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2018-05-18 10:34:25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董健雄   |  責編:陳夢楠

圖片默認標題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接受採訪。(姜冰 攝影)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是遼寧重要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與展示機構。目前,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數量近12萬件,以藏品序列完整,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在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接受新華網專訪表示,要通過創新各種服務方式連接社會,讓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一位市民在遼寧省博物館參觀。(姜冰 攝影)

  連接社會 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在馬寶傑看來,博物館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只有不斷提升和社會的融合度,全面而深入地連接社會,才能讓博物館有更好的發展。這一想法正契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馬寶傑認為,“新方法”是通過創新傳播方式,把自己的核心産品,如各種展覽、活動,開發的各種衍生品、文創産品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博物館,了解博物館,使博物館産生更好的社會效益。

  所謂“新公眾”,馬寶傑的理解是,“新”是更多的意思。“我們要培養更多喜歡參與博物館活動、對博物館認識更加深刻的公眾,通過創新各種服務方式連接社會,讓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據了解,針對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遼寧省博物館將陸續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展、“遼寧千年文脈圖片展”、文創産品展等,此外,還將結合展覽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遼海名人名家”講座、“流動博物館專題展示”與“送展進基層”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市民在遼寧省博物館參觀。(姜冰 攝影)

  免費開放十週年 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今年是遼寧省博物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第十個年頭,是博物館行業快速發展的十年,馬寶傑表示,免費開放不但帶來了人流,更是讓博物館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08年至今,我們推出了近100多場中華文明系列展覽和世界文明系列展覽,這些是我們原來不敢想的!”馬寶傑説:“在公眾參與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不再是一般性的參觀,更多的是帶有科研性質的,個人愛好性質的,能夠與我們專業人員進行互動、研討,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在此期間,我們開展的各類活動越來越多,引進國內外重大主題展覽的數量在增加,品質也越來越好,我們培養的一支骨幹隊伍的業務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012年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走向現代——英國美術300年”展覽讓馬寶傑印象深刻,這場展覽不但掀起了引進展的觀展熱潮,同時讓他意識到,只有不斷創新形式,提升業務水準,才能讓遼博有更大發展。

  該展覽在兩個月的展期中,共接待觀眾35萬餘人次。有的觀眾表示,“這個展覽使我這個繪畫門外漢對英國繪畫有了更多的了解,讓我學習到不少英國美術史的相關知識,希望遼博多舉辦這類國際大展。”這樣的評價是對馬寶傑帶領的遼博團隊極大的鼓勵。

  據了解,遼寧省博物館自2008年免費開放後,為滿足觀眾參觀需求,提高服務品質,先後幾次招聘志願者,充實博講解隊伍,同時改變傳統的講解方式,讓博物館的知識更貼近百姓,讓更多的人願意走進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展示的“倣元青花松竹梅紋八棱罐”。(姜冰 攝影)

  創新服務模式 讓“文物活起來”

  去年,央視《國家寶藏》節目播出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三件文物“銅鎏金木芯馬鐙”“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讓遼博“火”了一把。

  春節期間,遼寧省博物館展出了參加節目的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萬歲通天帖》,觀眾人數平均每天約6000至7000人,同期增長約一成。馬寶傑發現,觀眾中有很多青年人,他們不是走馬觀花的看,而是在細研細品。“他們來館前是做了功課的,在聽講解的同時,會提出不少有見解的問題。這説明大家對藏品,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點在不斷提升,文物藏品領域的基礎知識也有相當的積累。”馬寶傑説。

  通過節目宣傳把觀眾引進來,是促進遼博發展的一個起點,但做好服務更是重要課題。馬寶傑表示,“面對社會需求,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讓公眾在參與中分享知識,分享快樂,共享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成果,這是我們一代代文博人的使命。”

  馬寶傑説,“博物館必須創新藏品闡釋與展示形式,不僅在新科技、新媒體領域進一步探索實踐,還要從理念上有變革有創意。未來,我們要開發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文化産品,更大的發揮文化的影響力和引導力。”(劉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