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李子平):5月28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中國·瀋陽“盛京滿繡”藝術産業化論壇在瀋陽故宮拉開帷幕。
8800公里絲線繡伏爾泰銅像長袍
遼寧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蓋成立,瀋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守權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民協副主席、吉林省民協主席、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組組長曹保明,中國民協副主席、江西省文聯原主席劉華,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等數十位領導及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論壇將推動“盛京滿繡”藝術走向國際市場,用滿繡藝術講好鮮活的瀋陽故事,傳播好瀋陽聲音,進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打造瀋陽藝術産業品牌。
“盛京滿繡”旗袍秀現場,模特在展示旗袍。(李子平 攝影)
目前“盛京滿繡”已經走向國際化,去年參加遼寧省對外友好協會的歐洲巡展,受到歐洲人民的歡迎和喜愛,今年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將帶“盛京滿繡”200副作品去歐洲巡展。遼寧省文聯對“盛京滿繡”也非常重視,遼寧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蓋成立今年3月在瀋陽調研時,對“盛京滿繡”的緙絲技藝給予極大讚揚。瀋陽市文聯對“盛京滿繡”授牌藝術産業化示範基地表示支持,希望能夠向全省、全國推介源於這一瀋陽的優秀傳統文化。
據悉,瀋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守權邀請“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用從瀋陽到巴黎等長距離的8800公里絲線來繡制乾隆帝禦制《盛京賦》並繡制伏爾泰銅像的中式長袍,於今年12月帶到巴黎巡展,以圓270年前乾隆與伏爾泰兩人的未竟之夢。這是促進中外友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此次藝術産業化論壇要把“盛京滿繡”的技藝向全國推廣,向世界推廣。
瀋陽故宮上演旗袍秀
馮守權在論壇上表示,瀋陽市正在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産業和文化産業,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借智借慧借力,推動該文化産業大發展,重現盛京輝煌,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做出貢獻。曹保明認為,“盛京滿繡”體現了滿族服飾文化傳承,它展現了制度文化、民俗文化、禮儀文化,是對傳統遺産的轉換和創新性發展。
論壇期間,與會者在渾南新區自動化大廈“盛京滿繡坊”欣賞了論壇首輪藝術展演——女子新民樂組合“盛京格格仙兒樂團”演出的 “雲端”、“綻放” 等曲目,表演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
論壇當天,與會者還在瀋陽故宮博物院觀摩了“盛京滿繡”旗袍秀,旗袍的傳統之美與故宮的厚重文化相映成趣,為古老的紅墻青瓦增添了亮色。
“盛京滿繡”旗袍秀現場,模特在展示旗袍。(李子平 攝影)
“盛京滿繡”已培訓學員千余人次
“盛京滿繡”是瀋陽地區獨有的刺繡技藝符號,不斷進行著傳承、創新、研發和拓展。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打破滿族家傳手藝傳內不傳外的傳統束縛,投資創辦了“盛京滿繡”坊,已培訓滿繡學員千余人次,培養刺繡工藝師120余人;創新方面,在繼承傳統滿繡“打籽繡”、“盤金繡”等基礎上,融入了施針繡、絲帶繡等技法;研發方面,目前已有7大類150余個品種10萬餘幅藝術繡品,産品涉及挂畫、旗袍、扇面、披肩、車挂、手包等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
楊曉桐表示,“盛京滿繡”是為老百姓生活服務的,是人們能用且用得起的生活藝術品。她説,要讓非遺真正傳承下去,就要對接市場,讓老百姓“買得起、用得上”,“傳承技藝和發展産業,一樣也不能缺。”
楊曉桐(中)與“盛京滿繡”旗袍秀模特。(李子平 攝影)
瀋陽市文聯將著重關注“盛京滿繡”藝術産業的發展動態,在即將開展的“盛京格格”旗袍大賽、“盛京滿繡”歐洲巡展、《又見盛京》大型綜藝等活動中,一如既往地給予有力支持和熱忱服務,力推“盛京滿繡”的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並將做到三個服務——注重引導服務,時刻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注入企業;定向跟蹤服務,定好服務員,切準服務點,提供精準跟蹤服務;經驗推廣服務,將優秀傳統藝術保護傳承引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展各類宣傳展示活動,實施瀋陽藝術“走出去”與“引回來”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