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美術館舉辦旅法畫家林鳴崗油畫展

2018-05-29 11:21:05  |  來源:大連日報  |  編輯:楊海峰   |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林鳴崗,旅法著名油畫家、散文家,法國國家藝術家協會會員,香港油畫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由大連美術館、大連市油畫學會主辦的“《生命之旅》——旅法畫家林鳴崗油畫展”正在大連美術館展出,將持續至6月10日。這是林鳴崗第一次在中國內地舉辦專業性個展,展出了他30餘年間創作的50余幅油畫作品。“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永遠尊重,一是人類歷史中真正有價值的文化傳統,二是對大自然的了解與熱愛。”這是遊走于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林鳴崗所秉持的藝術理念。

  1952年出生於福建福州的林鳴崗,經歷了上山下鄉,26歲移居香港,38歲遠赴法國巴黎,過了知天命之年後又回到中國寫生山水……“顛簸了一輩子,最打動我的還是大自然。”林鳴崗説。

  上山下鄉時,山區的大樹、森林印刻在少年林鳴崗的記憶中。數十年後,這些年少時的經歷與感觸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出現在他的生命中。“梵·高、列維坦去世時未滿40歲,我已經60多歲了,想到生命如此短暫,令我倍加珍惜時光和熱愛大自然。所以,歐洲的樹、中國的樹和大連的樹,在我眼中是一樣的。我們在同一個天空下、同一個地球上生存。”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生命的感恩之念,他想把對自然與生命的體驗都凝結在作品中。

  “一草一木都與我的生命連在一起。”林鳴崗認為,在創作過程中,當個體生命完全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時,就會隨之産生“我是誰,我要到哪去”的追問。

  藝術共鳴:傳承文化和留存記憶

  “寫生就是與自然對話。”林鳴崗的創作大多源自寫生。巴黎住所附近的一處街景,他反復畫了好幾年。一年冬天,他再次在同一位置觀察時,一條黑狗出現在熟悉的場景中,點燃了靈感。於是,他在幾乎已經完成的畫作上又畫上了一條狗,就有了這幅靜動之間的《大雪紛紛》。

  “我關於巴黎聖母院的作品幾乎可以做個展覽。”林鳴崗既從不同角度畫巴黎聖母院,也畫同一視角春夏秋冬的變化。“不要擔心題材重復,繪畫與音樂一樣,有高低音和節奏的變化,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切入、用什麼樣的語言表達。”觀察細緻、表達精確、邏輯嚴謹是林鳴崗對寫生的要求。

  從在法國盧浮宮臨摹到足跡覆蓋德國、意大利、捷克、匈牙利等國的寫生,林鳴崗手持畫筆在歐洲奔波多年後,契機在他55歲這年悄然而至。2007年,林鳴崗在香港辦個展,隨後的內地之行讓他感慨:“中國太大了,變化太快了,可以入畫與表達的內容無窮無盡。我是個中國人,卻還沒有畫過中國的風景。”此後,每年他穿行于中國的山水間寫生,長白山、敦煌、青海湖、張家界、武夷山……用西方的繪畫語言表現東方的景致。來大連舉辦個展前,他在陜西寫生。福建的某個島上,還有一批創作中的畫在等待他完成。

  這次展覽展出的年代最早的作品也始於福建。紅磚壘砌的柴火灶臺、圓形木質鍋蓋、提水木桶……而今,林鳴崗1984年創作的《我家的廚房》中所描繪的景象在城市中已難得一見。“藝術品也是文化的傳承和記憶的留存。”林鳴崗説。30餘年前福建家鄉的記憶,引發了日本、法國收藏家的興趣。個體經驗與集體記憶彼此呼應,藝術就這樣喚起了熟悉而陌生的共鳴。

  從東到西:真誠地表達內心體驗

  “好作品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快,快就容易浮躁。要慢,慢慢看、慢慢想、慢慢畫。”到法國遊學後,林鳴崗藝術語言的個人情感表達更為內斂,創作態度也更趨嚴謹。這樣的理念和林鳴崗對西方古典藝術的了解與熱愛相關,而他所接觸的歐洲藝術家嚴謹、認真、做到極致的行事態度也令他感觸頗深。

  林鳴崗認為,中國文化受老莊影響很深,具有形而上的意味,繪畫開闊而寫意;西方文化強調理性,注重“術”,繪畫寫實而具象。西方繪畫中的色彩理念、透視關係,乃至印象派的出現,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從平面設計到汽車工業,從家居裝飾到城市規劃,色彩都極為重要,中國大陸對色彩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好畫家既是思想者,也要為自己而畫,真誠地表達內心體驗。”2014年,陜西黃帝陵之行,極大地觸動了林鳴崗的藝術神經。他陸續創作了30余張柏樹系列作品,包括近期完成的兩幅尺幅超過5米和7米的彩墨畫。

  在林鳴崗看來,大自然呈現的喜怒哀樂與個體生命有種奇妙的連接。“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柏樹有不同於西方的特別意味。”在這兩幅畫中流露的苦澀、孤獨、滄桑以及生命的煎熬與力量,既是自然與心靈的對話,也是他對中國文化的重新認識。漂泊多年後重回母體文化,林鳴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體悟,也注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記者 周代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