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蠶寶寶” 相伴四年多的農大學生

2018-05-31 13:26:57  |  來源:瀋陽日報  |  編輯:楊海峰   |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近日,一組由瀋陽農業大學蠶學專業學生製作的進行移蠶作業視頻,登上了微博話題熱搜榜,一夜之間,這個冷門專業火爆起來!記者了解到,在瀋陽農業大學,研究科學養蠶的蠶學專業,每屆只招一個班,不超20名學生,2015屆更是創下全班10人的“新低”。蠶學專業的學生,要在實驗室和山上的蠶場與“蠶寶寶”相伴四年。不過,專業雖冷,經過四年環境艱苦的學習與操作,蠶學專業的大學生們都會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學生就業率連續五年超過91%。

  視頻中,在實驗室內懸挂數十個紙袋,學生們陸續將紙袋搬到戶外的三輪車上。據學生介紹,搬運的就是1、2齡的柞蠶,運到山上的蠶場,一個袋子容納200至300隻左右的柞蠶,放在柞樹上,就完成了柞蠶的放養。據了解,始建於1957年的瀋陽農業大學蠶學專業是國內唯一一個以柞蠶為主,兼顧桑蠶的教學科研單位。截至目前,學校構建了柞蠶的完整教學及科研體系,培育的多品種柞蠶抗逆性強,産值高,在我國多個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

  秦利,是國家現代蠶桑體系崗位科學家,瀋陽農業大學蠶學專業的教授。從1982年考入瀋陽農業大學蠶學專業後,秦利教授就和柞蠶打了30多年交道。秦利説,養蠶作為中國傳統的農業技藝,在早期幾乎大部分農業大學都有蠶學這個專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專業很快變成了冷門專業。

  據秦利所知,目前中國僅有七所高校有蠶學專業,而唯一以研究柞蠶為專業的僅有瀋陽農業大學。不過,與蠶學相對冷門形成對比的是,就業市場對相關人才有著巨大需求,從近五年的校方數據顯示,蠶學專業的就業率在91%以上,其中2015年和2016年都達到了95%。

  蠶學專業,聽起來就是養“蠶寶寶”,實則不然。“蠶學”涉及到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昆蟲學,除此以外,還要學習蠶體解剖、蠶病知識、桑樹種植及病害、絲綢等蠶業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因此,就像瀋陽農業大學蠶學專業學生蘇鑫所説:“在第一學期過後就會發現,蠶學專業涉及面很廣泛,所學的內容也非常多,生物學、生態學以及植物保護方面的知識,我們都會涉及和學習到,因此我們的就業可選範圍也比較廣泛。”蠶學專業畢業生未來可以繼續考研深造,也可以去蠶科所、外貿絲綢企業、蠶桑研究所和養殖基地就職。

  在瀋陽農業大學2015屆蠶學專業的實驗課上,僅有的10名學生介紹自己的籍貫時,借用了一句成語“五湖四海”,10個人來自9個省份,其中兩人來自山東,還有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湖南、貴州、黑龍江、遼寧等省。在秦利教授眼中,2015屆僅有的這10名學生非常活潑,而且有著刻苦鑽研的精神。雖然人少,反倒加深了全校師生對這個集體的認同。經常在學校內會出現10人同行的場景,這6男4女的小團隊一起上課、一起去圖書館自習、一起去食堂、一起打排球、一起進養殖基地……未來,10個年輕人也有著同一個信念:繼續深造,考取研究生,以更堅實的專業知識在蠶學領域繼續奮鬥!

(張宜軍 記者 丁瑤瑤  攝影 張文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