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榮大姐幫忙,今後的日子,我不知道怎麼過下去。”提起省、市黨代表榮金生,家住丹東市振興區纖維街道福春三社區的倪娜感激地流下了熱淚。榮金生在黨代表走訪調研時了解到,倪娜和孩子身體都不好,每月醫療費就得2000多元,孩子一直沒上戶口,僅靠老母親的退休金勉強維持生活。榮金生先後聯繫公安、民政等多個部門,幫孩子上戶口、辦醫保,還幫他們辦理低保,解決她家的困難。
這是丹東黨代表把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的縮影。近年來,丹東市把全市857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作為黨代表履職盡責的“責任田”,引導黨代表駐工作室深入開展“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促發展”工作,覆蓋到所有村和社區,打通了密切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2016年,省、市、縣(市區)、鄉黨委換屆後,丹東市産生新一屆各級黨代表9000余名。如何讓這些代表發揮作用?丹東市委把選派代表駐工作室作為工作重點,按照就近就便、分佈合理、數量均衡的原則,將所有代表編入工作室開展工作。目前,已創建網上工作室265個,快速受理黨員群眾來信來訪,收集社情民意。在部分鄉鎮,依託政府網站開設工作室專欄,及時發佈動態信息,對外公佈代表信箱,使代表聯繫服務黨員群眾工作365天“不打烊”。兩年來,全市駐工作室的各級黨代表收集社情民意4000多件,向市、縣(市區)、鄉三級黨委建言獻策2000余條,提出提議550件,基層社情民意通過各工作室迅速上達,駐室黨代表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民情信息員。
振安區珍珠街道振安社區黨代表王玉山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多年來為社區居民提供無償法律援助。幾年來,他調解矛盾糾紛200多件,100%調解成功。一些村黨組織還將工作室職責向神經末梢延伸,在各村民組成立“鄰裡和諧驛站”,由駐工作室黨代表包組,會同村民組長及老黨員、老村幹部、老長輩共同商討處理本組事務,及時有效地化解一些鄰裡矛盾,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明顯提升。
為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丹東創新服務載體,通過“代表議事團、黨員議事會”“代表進網格,服務零距離”等黨代表服務黨員群眾載體,開啟了黨代表“邁進社區服務民生、走進鄉村帶動致富”的新模式。在社區,探索推出黨代表駐工作室與“網格化黨建”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建立社區網格服務信息平臺,把代表編入社區網格,劃分“責任區”,形成“黨代表在格中走、居民事在網上辦”的工作格局。在農村,採取“代表包組聯戶”的方式帶動全民創業,代表們沉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為鄉村經濟發展“把脈問診”,通過引進項目、科技進村等助農增收。2016年以來,全市駐室各級黨代表接待黨員群眾近3萬人次,入戶走訪1.6萬多人次,解決群眾生産生活的困難問題7800多件。
(記者 蔡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