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城市學院(資料圖片)
6月初,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發佈《2018中國大學教學品質排行榜》,瀋陽城市學院榮列遼寧省民辦大學教學品質排行榜第一名,在全國名列第二十二位,並被定位為“中國一流民辦大學”,這所應用型大學畢業生的“優質就業率”贏得了全國同行的讚許。
去年11月,瀋陽市委宣傳部與瀋陽城市學院部校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這是全國宣傳系統部校共建的高校中,唯一一所民辦高校。瀋陽市委宣傳部要求新聞與傳播學院“要辦出品牌、辦成名片、辦成學生學習的殿堂,辦成新聞工作者心馳神往的地方”。共建半年多來,瀋陽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特色之路”進展如何?
第一批畢業生就業率將達到98%以上
“一日千里,彎道超車”,瀋陽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剛用8個字來總結部校共建以來的成績,“我們用互聯網思維重塑知識體系,建設了一個嶄新的課程群;用市場思維甲方標準重新定義人才培養目標,引進了一批業界精英;用社會化項目倒逼教學改革,打造了一個輿情與新媒體高地。”
目前,部校共建新聞傳播學院迎來第一批畢業生,新聞學專業、傳播學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開始走進各級報業集團、廣電集團、新媒體公司、電子商務平臺和知名企業品牌推廣部門,三方協議簽約率100%,排除考研、創業等因素,就業率將達到98%以上。
2014級的畢佳瑩同學是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會主席。實習期間就職于新浪遼寧新聞運營中心,擔任新浪遼寧官方視頻直播賬號運營、新聞採訪、專題活動策劃和視頻拍攝剪輯等工作。在她負責“瀋陽最IN報道生”系列直播項目的過程中,她持續19天走進了瀋陽音樂學院、魯迅美術學院、遼寧大學、瀋陽理工大學和瀋陽體育學院6所高校,節目直播觀看量40萬次,話題閱讀總數58.9萬次。“‘要上手快,要接地氣,要可持續’,這是學校教給我的,很受用。”畢佳瑩説,畢業後,她將堅持新聞一線,不負重托。
許多課程都是國內高校首次應用
李剛介紹説,新聞學院涵蓋新聞學專業、傳播學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3個專業協同作戰,先後開發了很多帶有移動互聯“基因”的新課,如“大數據與輿情分析”“新媒體規劃與運營”“短視頻創意與拍攝”“網紅經濟學”“電子競技”“新媒體應用技術”“粉絲經濟與社交電商”“動畫與手繪設計”“數據新聞”等等,許多課程都是國內高校首次應用,不僅開始衝擊省級和全國精品課,而且未來將逐步形成校本教材,拓展高等教育的應用型研究路徑。
“引進門戶網站的總經理出任系主任,還有新華社的資深記者、都市報媒體的總編輯和副總編輯、全國知名的文體記者、廣電系統的新媒體主編等都陸續加盟新聞與傳播學院,走進課堂。”李剛稱,承擔社會化項目研發,倒推人才培養目標,踐行市委宣傳部領導提出的新聞傳播教育與新聞實踐“相互貫通、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學科高地”裏最重要的人才高地率先建立起來,既提升了課堂教學和實訓實習的針對性,又大大拓展了優質就業的渠道,形成了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 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