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外出遊玩,住宿是個大問題。大賓館條件固然好,可多數離景區較遠,且價格相對較貴;景區周邊的農家樂,價錢雖便宜,但條件有限,難以盡如人意。這種選擇性的矛盾,催生了“跨出門是田園,邁入門是城市”的民宿産業,並備受遊客歡迎。但千篇一律的複製模式又不可避免地讓這一新興産業陷入了同質化的尷尬境地。
針對這個問題,本溪今年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該市充分挖掘滿鄉文化底蘊,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民宿建設與發展領域,小到民宿的一個裝飾物,大到民宿的建築風格、飲食品類等,都別具匠心,地方味濃郁,從而給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此一來,民宿也由最初的門可羅雀變成了顧客盈門。
兩相對比,道理不言而喻,民宿産業要發展,沒有特色就難有起色。特色是什麼?在民宿領域,特色就是要為遊客提供盡顯當地生活特色和文化的各種體驗。如果説這家民宿推出個毛驢拉磨,其他民宿就盲目跟風仿傚,那家民宿搞個盤馬彎弓,其他民宿也忙不迭地買鞍馬置彎弓,那麼,即使説得再好聽,做得再週全,也不可能構成特色。這麼做的結果可想而知,民宿的特色被千篇一律的清一色所取代,莫説遊客提不起興趣,就是民宿同業者,也會興味索然、經營乏術。
據統計,處在起步階段的民宿産業,普遍因缺乏鮮明的特色,致使“不見起色”成為困擾整個行業發展的難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讓民宿産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去年10月,關於民宿的首個國家級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發佈實施。今年7月5日印發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又為民宿産業發展出臺了相關政策。而細心研讀這些文件不難發現,“特色民宿”均是其中最搶眼的關鍵詞,換而言之,民宿有特色才能有起色。
那麼,如何讓民宿具有鮮明的特色呢?一要靠政策,二要有良策。政策是指南針,非吃透吃準不行。而良策則要多花心思,多體察遊客心理需求,並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正經營模式,完善經營方式,提升服務品質。只有在專業化、精細化、人性化等方面多下功夫,避免雷同,突出個性,民宿的特色才能彰顯出來。(叢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