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淩源市皮影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該皮影博物館是全國首個縣級皮影博物館,總面積2000平方米,分為皮影藝術演出區、皮影發展歷史展示區、皮影影卷收藏區、皮影項目採錄區等十幾個區域,這必將對淩源皮影的保護傳承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淩源皮影相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據清《塔子溝記略》記載,清乾隆五年,淩源“塔子溝廳初建之時影戲已大盛氣”。當時民間凡喜慶豐收則唱“會影”,消祛災病則唱“太平影”,老來得子則唱“喜影”,母馬産駒則唱“騾子影”。
據考,淩源皮影屬灤州影派系,影人用驢皮雕制,故有驢皮影之稱。皮影戲具有人員精幹、設備簡單、活動方便等特點,是我國戲劇中的輕騎兵。從前,每個影班只有四五人,上下影箱,篷圍桿杖,藝人行李等用倆毛驢一馱便可流動演出。五尺生綃做戲臺,便可招來無數觀眾。可謂“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這種騰雲駕霧,鑽天入地,惟妙惟肖的表演,配以粗獷豪放、委婉細膩、高亢圓潤、低迥纏綿、豐富多彩、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聲腔音樂,極其富有傳統特色,歌功善美、鞭笞邪惡、通俗易懂、淋漓盡致的表演,頗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成為遼西山區人民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