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2018-09-03 17:29:49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歐陽舒楠):裝備製造業是科學技術和知識轉化為生産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響的産業。瀋陽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裝備製造業具有厚重的歷史積澱和明顯的區位優勢,對中國工業現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特別是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後,瀋陽取得了快速發展的成就,已成為中國裝備製造業基地。

  實現瀋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標誌,在於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瀋陽經濟的發展,要求製造業提升自身的産業水準與層次,提升産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如何制訂裝備製造業整體發展戰略,提升裝備製造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是瀋陽經濟發展戰略面臨的重大課題。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中國第一台自主知識産權的全身CT——C2000(東軟供圖)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助推瀋陽晉級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

  上世紀90年代,東軟醫療研發出了中國第一台自主知識産權的全身CT——C2000,國産CT首次實現了産業化。作為中國大型高端醫療設備的領導者,東軟醫療成立二十年來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與創新,通過創新智造不斷打破壟斷,如今已經成為醫療設備國産化進程中的中堅力量,而隨著健康中國、分級診療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東軟醫療更是開啟了醫療設備國産化的新時代。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醫療設備安裝調試。(東軟供圖)

  “中國人的健康,要完全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正如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所説,致力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以提供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為品牌使命的東軟醫療,在成立之初就堅定不移地踏上了創新智造的荊棘之路。近日,東軟醫療發佈的全球首臺與醫生智慧連接,轉速可達到0.259秒的超高端CT——NeuViz Glory CT(中文名:耀世),讓東軟醫療成為了全球同行業領跑者,站在世界舞臺的“C”位。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東軟供圖)

  今年8月31日,遼寧省遼商總會成立,劉積仁出任會長,劉積仁在就任發言時表示,很榮幸被選為第一任遼寧省遼商總會會長,深感責任重大,“遼商應該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形象,遼寧商人的創造性和不一樣的風骨應該有一個平臺展現。”

  另據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在建的東軟健康醫療國際産業園就得到了瀋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産業園項目佔地778畝,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總投資100億元,包括東軟數字醫療裝備研製基地、健康醫療服務共享平臺、醫療智慧與大數據研發中心、國際化醫療設備研製基地的建設,進而打造千億産值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産業集群基地,營造符合産業發展要素的生態環境,産值規模1000億元。

  下一步,東軟醫療將與瀋陽市政府共同設立瀋陽數字醫療産業發展基金,通過與國外、國內醫療健康領域專業基金合作,形成資本杠桿和放大效應,拉動創新技術落地瀋陽,形成産業互動。與此同時支持入駐基地的企業機構加快高端醫療設備高産化、自主化進程,達到入駐企業超過50家,加快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合作開放的東軟醫療將充分發揮“方法+軟體+雲平臺”這一創新開放合作模式的優勢,實現低成本跨機構連接和整合區域內各种醫療設備資源、優質醫生資源,促進民族醫療事業發展。

  華晨汽車由“速度增長型”轉化為“品質發展型”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華晨中華的車身車間被命名為“零缺陷工廠項目”。(攝影 歐陽舒楠)

  華晨中華的車身車間被命名為“零缺陷工廠項目”,該項目榮獲“2017中國最佳工廠”殊榮,是華晨中華智慧製造工廠的代表。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華晨中華總裝車間。(攝影 歐陽舒楠)

  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的排頭兵,華晨在汽車工業的轉型期敏銳的捕捉到智慧化的風口,通過對合作夥伴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行業領先的速度率先打造出智慧化的生産製造體系,參照德國工業4.0標準建立了華晨中華智慧製造工廠,並傾力打造了M8X全新模組化平臺,實現自身在智慧製造領域跨越式發展。

  當前,中國汽車産業面臨的一次重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即由“速度增長型”轉化為“品質發展型”。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華晨集團依然保持清醒的認識,率先確立了未來十年的三大發展戰略,即雙核戰略、平臺戰略和品牌戰略。在此基礎上,華晨集團已經明確力爭實現2018年成為第一個邁上年銷售額2000億台階的省屬企業,以及每年凈增300億元,2020年前成為第一個進入世界500強的卓越的汽車企業集團的階段性目標。

  為此,華晨堅決貫徹“三個轉變”、“三個推進”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支撐企業“三大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三大目標”,大力推進“立足自主品牌推進智慧製造,打造省屬企業保增長和提質增效的先鋒、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的模範。圍繞製造服務業打造六大利潤增長點,支撐自主品牌可持續發展的兩大重點工作,深化改革創新,加速轉型升級。借力遼寧“一帶五基地”建設和本次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遼寧召開的東風,未來華晨集團也將在追求高品質的道路上篤定前行,積極與國內外優秀資本攜手,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爭做“中國無人機名片” 看瀋陽智造如何“一兩撥千斤”

  構建支撐瀋陽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人才高地要完善科技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國際頂尖人才,特別是高水準科技創新團隊的引進力度,重點培養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近年來,新興起的許多高科技企業為瀋陽裝備製造業增添的智慧砝碼在轉型升級中起到了“一兩撥千斤”的作用。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瀋陽無距科技創始人、總經理蘇文博介紹情況。(攝影 歐陽舒楠)

  “我的團隊掌握著世界級先進無人機技術,所以我有信心用這種具有前瞻性的科技産品領跑‘工業4.0’,並且將‘無距科技’打造成為工業級無人機的中國名片。”瀋陽無距科技創始人、總經理蘇文博如是説。從軍事到民用,無人機技術的持續進化逐漸挖掘出潛力驚人的市場。

  瀋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集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無人機整機及無人機大數據監管雲系統設計、研發、生産、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團隊員工170余人,核心技術人員均來自中國科學院。正式發佈上市的産品有十余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産品有無距科技自研THEONE系列飛行控制系統、 “無距”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遼”向量多旋翼無人機。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無人機噴灑農藥。(攝影 歐陽舒楠)

  蘇文博覺得,瀋陽擁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和技術底蘊,應該加以合理運用。蘇文博希望無距科技成為引導人才回流的平臺。他的“野心”不僅僅在做産品、做企業上,“振興東北、榮耀世界”的偉大情懷更是支撐他克服重重困難的動力所在。

  自2015年成立以來,無距科技先後獲得了德國IF設計獎、2017中國設計紅星獎、2016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等榮譽,已通過美國FCC認證、歐盟CE認證及ISO9001認證。目前已申請專利及擁有的自主知識産權達78項,並且被國際頂級無人機刊物《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評為“世界十大無人機應用團隊”。

  瀋陽自貿區集聚創新要素為建設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再添砝碼

  2017年4月10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掛牌運行。時至今日,瀋陽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探索出一批改革新舉措,為瀋陽地區發展起到示範作用。

高新技術産業助力瀋陽裝備製造業再升級

    瀋陽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力銘(一排右一)介紹瀋陽自貿區掛牌以來的運行情況。(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供圖)

  據瀋陽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力銘介紹,瀋陽自貿區掛牌運行以來,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開局良好,亮點突出。另據介紹,瀋陽片區將強力打造七大功能區,重點打造裝備製造集聚區、金融商務集聚區、高新高端産業集聚區、會展商貿集聚區、高新高端産業集聚區、物流商貿集聚區、空港服務功能區、保稅服務功能區。

  目前,瀋陽自貿區制度創新帶來的集聚效應持續顯現,主要表現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自貿改革激發市場主體熱情”、“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行”等方面。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準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有效推進,深化金融制度創新、出臺金融業支持政策、提出瀋陽片區“金融島”規劃建設方案、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提升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水準。截至目前,共有16000多戶新註冊企業落戶瀋陽片區。

  建設東北亞先進裝備智慧製造中心

  今年6月,瀋陽向全球發佈了“瀋陽全力打造東北亞四個中心”的消息。按照規劃,到2020年瀋陽將建成2個以上千億級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高端裝備佔裝備製造業比重達到25%。到2025年,將全面對接德國工業4.0,建成6個以上千億級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鏈,高端裝備佔裝備製造業比重達到28%左右。到2030年,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基本建成東北亞先進裝備智慧製造中心。   

  未來,瀋陽將依託裝備製造業聚集區,著力培育産業聚集區,強化資金和政策支持,促進優勢産業發展。將把瀋陽建設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重大技術裝備成套能力強,主導産業聚集度高、基礎産業配套水準高,生産性服務業與裝備製造業協調發展、金融資本與産業資本緊密融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重要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