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新聞資訊、短視頻領域內容平臺群起混戰,在提供便捷的同時,模式雷同、內容相似成為行業通病。在此背景下,用戶耗費高昂的時間成本換取無效、虛假信息的情況,屢見不鮮。
日前,依託于西安市委市政府、由愷英網絡孵化的內容平臺五條,正式宣佈上線,這款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産品,無疑吸引了諸多關注。在業界看來,此舉似乎意在改變行業既有模式,重新定義內容平臺與用戶的價值分配邏輯。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內容市場的後來者,做到後來居上顯然不是易事。8月30日上午,五條CEO寧炳楊接受了記者專訪,對五條的具體運營模式和優勢作出了解析。
記者:與市場中現存的其他新聞資訊平臺相比,優勢何在?
寧炳楊:五條App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聚合新聞資訊、短視頻、小説、遊戲、有聲讀物等多領域的綜合內容創作平臺。與以往的資訊類App相比,最大特色是加入了數字代幣——源礦。
簡單來講,五條在此前傳統的閱讀者、創作者直接傳遞信息的“點對點”閱讀模式之中,加入了“發現者”的角色,在“發現者”群體進行內容篩選後,品質越高的內容將越容易呈現給閱讀者,且獲得的收益越高。
在此過程中,五條通過發放源礦的方式,來獎勵每個環節的參與者,包括文章的創作者、閱讀者、發現者等,最終源礦可通過支付寶等方式提現,獲取價值收益。
目前市場上各大平臺都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做出了一定成果,但相比之下,五條的獨特性就在於採用了新的生産關係,即我們承諾,將平臺依靠內容、廣告等渠道獲得的收益的70%分享給用戶,平臺只保留30%用於我們團隊本身的維護升級費用和日常開支。
其次,對於內容平臺來説,內容的品質至關重要,我們每天産生的大量文章信息,其中哪些有價值哪些沒有,不應該單純的依靠機器分析,而應通過用戶行為來判斷。以此來看,五條的模式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記者:做這樣一款産品的初衷是怎樣的?
寧炳楊:開始源於自己生活中的真實遭遇。一方面,我的父母經常會在朋友圈轉發一些虛假新聞,包括錯誤的養生療法等,其實反映出的是父母這一輩、或者説部分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接觸互聯網的時間並不長,因而對網上的信息並不具備完備的辨別能力,容易被誤導。
另一方面,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説,手機的使用時間佔據了空閒時間的絕大部分,但往往缺乏有價值的信息。尤其對於一線、二線城市的用戶來説,耗費的時間成本非常高。在此背景下,我們希望能有一款産品為用戶提供品質較高的內容,同時又能在交互設計上真正懂用戶所想。
記者:區塊鏈作為底層基礎的意義有哪些?
寧炳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內容平臺,本身具有自然契合的地方。其所倡導的去中心化,在內容平臺同樣可行,甚至比現有的模式更為適用,意味著我們將由被動灌輸內容轉化為用戶自行判斷、選擇。此外,區塊鏈的天然屬性能夠為這一機制公開透明的運營提供安全保障。
記者:目前平臺的入駐情況如何?
寧炳楊:截至目前已經有比較多的頭部媒體和自媒體簽約,包括人民網、新華社等。同時也對個人開放,畢竟“高手在民間”。但對於入駐的原則,始終是“寬進嚴出”。即我們為每個人提供展示的機會,但針對其産出內容的品質,會有具體的判斷,尤其是涉及新聞、財經、醫療等方面的內容,仍要保有審核機制。
記者:針對內容的甄別有何標準?
寧炳楊:在內容的把控上,一是“發現者”進行內容甄別,二是我們的審核人員進行甄別。其中,“發現者”主要由專業領域內具備專業能力背景和行業經驗積累的相關人員組成,他們對所屬行業的內容,能夠有著基礎的判斷。
畢竟長遠來看,虛假內容的發佈和傳播,會對平臺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對於“發現者”的挑選標準,就是專業化。不僅會根據個人行為數據做分析,在其申請加入時,也設置有答題環節,後續將開展各類招募活動、集體培訓,以提高專業水準。
記者:簡單介紹下五條的團隊?
寧炳楊:目前整個團隊大概有140余人,一半以上是技術人員,核心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此前供職于阿裏、騰訊、網易、迅雷等公司,經驗豐富。我們希望以此來為五條提供最好的技術支撐,和對整套機制的完善維護。
記者:對於産品的收益預期如何?未來的商業規劃是怎樣的?
寧炳楊:盈利方面暫時還沒有預期,但預計將在明年實現商業化。未來,五條也將聚合新聞資訊、短視頻、遊戲、小説、有聲讀物等內容領域,打造綜合化的內容生態。
現階段我們的重點仍在於打磨産品、服務用戶,所以沒有過早的去考慮如何賺取收入。可能外界對“平臺與用戶以3:7的比例分享收益”的模式有所疑惑,但從邏輯上講,這樣的分配模式才相對公平。一方面,用戶作為內容的創造者、發現者,參與勞動後接受按勞分配,收益情況與個人行為掛鉤;另一方面,用戶行為與平臺發展相關聯,只有用戶願意參與,平臺的産值才會隨之提高。
我們能走多遠,還是要看用戶的認可度。大家齊心協力將蛋糕做大,才能一起分享勞動成果。(陳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