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上一張宣傳畫,畫中有一隻手,掌心上寫著“生活垃圾分類利用五指法”,分開的五根手指上分別寫著“可腐爛的堆肥造糞、可燃燒的分解燃燒、可賣的積攢變賣、可二次分揀的暫時存放、其他垃圾”。9月11日,記者在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古樓村看到這樣的畫面。
“按照這個圖,俺們把剩菜剩飯倒進後院的坑裏漚肥,用玉米稈和樹枝樹葉燒火做飯,把玻璃瓶子、廢報紙攢起來賣錢,把有害的廢電池和農藥瓶放進垃圾箱。這樣,基本就沒啥垃圾了。”村民張桂香告訴記者。
古樓村位於大伙房水庫水源保護區域。據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保護區內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分類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大伙房水庫是我國九大飲用水水源地之一,目前,保護區內共有316個行政村。多年來,遼寧省住建廳將消除因農村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作為保護好遼寧人民“大水缸”的重要內容。
特別是今年,按照省政府出臺的《遼寧省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和《遼寧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省住建廳全力推進全省農村、特別是大伙房水庫水源保護區域內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堅持規劃引領,實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治理體系,效果顯著。
為繼續做好大伙房水庫水源保護工作,日前,省住建廳對水庫周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提出強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監管,再組織一次摸底和排查工作,弄清、弄實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並對運行情況進行監管;加大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力度,努力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處理;完善垃圾治理收運處理體系建設,確保保護區內産生的垃圾做到全部清運且得到有效處理;抓好農村保潔隊伍建設,確保農村環境衛生基本乾淨整潔有序;實施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並組織嚴格驗收。(記者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