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丹東東港市北井子鎮徐坨村,景色宜人,村裏田野主題公園中的稻田畫蔚為壯觀。這幾年,徐坨村發展創意農業,村民開辦農家院,發展採摘産業,昔日的貧困村變成“致富寶地”。2017年,徐坨村接待遊客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0多萬元,村集體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1.5萬元。
徐坨村的變化,是丹東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消滅無經營收益村的一個縮影。2015年4月至今,全市471個無經營收益村中已經有106個“摘帽”。
如何讓無經營收益村有收益?丹東市委主要領導提出,要採用多種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年初以來,丹東堅持調研先行,從組織部、農委等18個部門抽調132名業務骨幹,由市級領導和專家學者帶隊實地走訪21個鄉鎮、40個行政村、6048戶農村居民,歸納出制約鄉村發展的九大類40個問題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7項舉措。
丹東靈活運用這7項舉措,採取因村施策、分類推進的方法扶持無經營收益村發展集體經濟,並對無經營收益村中有發展前景的集體經濟項目予以扶持。同時,積極引導無經營收益村發展與本地區主導産業、名優産業方向一致的集體經濟項目,走集群化、品牌化、優質化的高收益農業發展之路。
東港市小甸子鎮11個村中有9個是無經營收益村。因地處偏遠,草莓、有機稻米等特産常常找不到銷路。2015年以來,市縣兩級共投入扶持資金100萬元,協助小甸子鎮建立覆蓋全鎮的“三級電商網絡”,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電商”的增收模式。目前,全鎮80%以上的農産品銷售由電商完成,每個村集體年收入達4萬元。
今年上半年,丹東已確定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26個,總投入1500萬元。到2020年,丹東市將徹底消滅無經營收益村,並建成一大批大梨樹式的美麗鄉村。(記者 黃寶鋒 蔡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