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貫徹落實“四個著力”“三個推進”系列述評之一

2018-09-25 10:52:35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沈撫新區,鑲嵌在瀋陽與撫順兩座大城市連接帶上的活力之城。9月20日,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從此以後,在這裡開辦企業只需4個工作日,遠低於國家標準。

  而就在一個月前,400公里外的大連金普新區,包括“省級大學科技園認定”在內的21項省級行政職權被下放於此,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

  今日遼寧,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打破思想牢籠,掙脫體制束縛,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進行著一場深刻變革。這變革,使發展的活力充分釋放、動力不斷增強。

  2015年7月,長春。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提出“四個著力”,首個著力即為“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總書記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送來了“治本之策”。

  始終牢記囑託,走實振興之路。

  三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著力完善體制機制”作為擺脫困境的攻堅點,作為破解難題的“總開關”。

  從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著力”的實施意見,到對其中完善體制機制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從制定貫徹落實中央7號文件的實施方案,把“著力完善體制機制”細化成33條工作任務,到按年度進行任務分解,制定三年滾動計劃;從強力推進省直事業單位改革、組建企業集團,到優化營商環境重點解決“辦事難”問題……完善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全省上下認識到位、措施有力。

  用好用活這一“治本之策”,為放活市場清障鬆綁,遼寧在加快推進新一輪全面振興中激發出了強大動力,釋放出了無限活力。

  奔著問題去

  不在體制機制上動刀,只在原地小修小補,再往前走就是“此路不通”

  今年前7個月,遼寧經濟運行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

  可如果把時間回撥到2015年,翻開那時的統計公報,數據令人揪心。當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6%,增速排名全國墊底。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指標連續大幅下滑。

  當時,有經濟學家撰文指出,遼寧的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特別是工業增速下滑較大,基礎設施大規模的建設期已告一段落,需求動力明顯不足,部分地區、行業、企業困難較大,一些領域風險不容忽視。

  病症已現,根源在哪?

  2015年7月的長春座談會上,總書記就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出了“四個著力”要求,並把著力完善體制機製作為振興發展的“治本之策”,可謂撥雲見日,為遼寧指明瞭前行之路。

  事實上,早在2014年的7月,總書記在中央辦公廳赴遼寧回訪調研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就對深化改革,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正如此後新華社刊文指出,與其他地區相比,東北的體制和機制性包袱更重,問題更突出,對發展的摩擦力也就更大。振興東北,完善體制機制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的作用,是增強內生動力與活力的根本之策。

  奔著問題去,絕不回避矛盾!

  省委、省政府深刻認識到,倘若不在體制機制上動刀,結構調整的目標難以實現,創新創業的熱情難以激發出來,改善民生也將成無源之水。不在體制機制上動刀,只在原地小修小補,再往前走就是“此路不通”。

  如何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實現新突破,“破”與“立”之間,一個抓手迅速明確——必須靠全面深化改革為發展清障除弊,闖關破局。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求發在人民日報刊文指出:謀改革就是謀發展,抓改革就是抓振興。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深化對外開放,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多次強調,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奔著問題去,瞄準問題改,使遼寧成為觀念最新、制度最佳、服務最優、效能最強、作風最實的省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從根本上認識到問題所在,認清解決問題的出路辦法,遼寧人在振興發展的征途中樹起了新航標。

  動真碰硬改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落實在會議裏,而是要真正轉化為敢闖敢試的勇氣、統籌謀劃的智慧和善作善為的擔當

  2017年初,全國首家省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在“不增一編、不加一人”的條件下掛牌成立。接受投訴、暗訪調查、公開曝光、問責處理,成為省營商局的“四大利器”。

  “打造‘一套標準、一個流程、一個窗口、一張網、一批項目’的‘五個一’工程,重點優化審批流程,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對於未來,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軼贏已有設計。

  專門成立一家機構助力營商環境建設,遼寧在打破體制機制障礙上動了真格兒。

  一步行動勝過一打文件。著力完善體制機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落實在會議裏,而是要真正轉化為敢闖敢試的勇氣、統籌謀劃的智慧和善作善為的擔當。

  動真碰硬完善體制機制,必須刀刃向內,敢於“斷腕”——

  遼寧省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僅在去年就取消調整行政職權315項;“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全覆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從實施“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到“三十二證合一”,數字變化的背後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

  在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之前,大連兆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威揣測,沒有個把月可能辦不下來。實際情況是僅用不到一週時間就跑完了所有手續。

  動真碰硬完善體制機制,必須以點帶面,重點突破——

  堅決落實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完成化解煤炭鋼鐵産能任務;在七地區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70%的鄉鎮已設立或恢復鄉鎮國庫。

  將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三年來,以國有資産統一監管、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重組等為代表的一批國資國企改革在全省上下積極有序推進,共分兩批組建了12家企業集團。

  動真碰硬完善體制機制,必須統籌兼顧,精準落地——

  省委、省政府統籌全省區域發展戰略,在區域佈局謀篇中創新創制。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組建“五基地”建設工程中心,將中央7號文件精神化為具體行動;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五大區域、五點發力、五方聯動,既將原有藍圖一繪到底,又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中找到新的發力點。

  完善體制機制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變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改革路上,遼寧人正以披荊斬棘的勇氣、雷厲風行的作風,翻過一山又一山,力破一城又一城。

  活力動力增

  市場活力的迸發為遼寧省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提供了最真實的注腳,增添了最難得的信心

  體制機制猶如每天呼吸的空氣,我們無從觸摸卻又感同身受。完善體制機制的功課做得如何,唯有問市場。

  一組統計數據足以具有説服力:今年1至8月份,遼寧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2.9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6.5%。

  市場活力的迸發為遼寧省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提供了最真實的注腳,增添了最難得的信心!

  瀋陽的一位企業負責人感嘆:“按照以前的經驗,辦理多繳退抵稅業務得10個工作日,現在十多分鐘就搞定了。”

  ——這辦事速度的快,得益於遼寧省在完善體制機制過程中,打造出的優異營商環境。

  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站在事關全省振興發展全局的高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

  從制定《關於優化投資環境的意見(試行)》到出臺《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再到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已呈雷霆萬鈞之勢。今年以來,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全省上下深入開展“辦事難”“特權車”問題專項整治,公開曝光13起破壞營商環境問題。

  大連的一位年輕創客感嘆:“大學畢業後家裏人讓我去考公務員,我覺得現在的創業政策這麼好,還是要出來闖闖。”

  ——這擇業選擇的多,得益於遼寧省在完善體制機制過程中,倒逼出的思想觀念更新。

  民營企業是富民強省的重要引擎,也是擴大就業的蓄水池。省委、省政府反復強調,“要壯大民營經濟與做強國有經濟兩手抓、兩並重”。

  三年來,遼寧省PPP創新工作納入國家計劃,全面取消民營投資項目招標限制,啟動實施民營工業企業培育計劃。同時,落實各類創業補貼政策,進一步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出臺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遼寧人才加速回流的趨勢正在顯現。

  一位遼寧自貿試驗區的工作人員感嘆:“現在每天來我們這裡註冊的外資企業越來越多了,説明遼寧的開放度越來越高。雖然要加班加點,但看見工作的成果,累點也值。”

  ——這開放水準的高,得益於遼寧省在完善體制機制過程中,拓展出的新發展空間。

  持續推進開放驅動,培育國際競爭力。遼寧正以寬廣的國際視野,長遠的戰略眼光,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

  全省加快推進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制定自貿試驗區三年滾動計劃,出臺199條支持政策;全面啟動“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創建中國—中東歐“16+1”經貿合作示範區;出臺“遼寧開放40條”,打造開放新高地;同時積極推進遼蘇對口合作,在互學互鑒中共謀發展。

  三年的時間足夠長,它見證了遼寧人櫛風沐雨,一點一滴努力所累積出的可喜成果;三年的時間又很短,短到我們不得不以“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為號令,讓時間在每一分鐘裏都那麼充實、飽滿。

  “只要打開一扇窗,屋子裏就能灑滿陽光。”我們在陽光雨露中盡情呼吸、繁花怒放,而更加豐碩的全面振興果實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如期而至。(記者 方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