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圖強 挺進深藍——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改革創新之路探析

2018-09-27 10:23:57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大連梭魚灣畔,舟楫相望,海浪拍打著礁石,似乎在述説一個百年船廠的滄桑巨變。

  2018年6月10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迎來120歲華誕。

  翻開大船集團百年發展史,歷史的洪流曾在這裡掀起一次次波瀾,映射著中國百年的屈辱、崛起和強盛。

  是改革開放與自主創新釋放的強大活力,讓百年大船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創造了中國造船史上80多個“第一”,助推中國由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為鑄造大國重器,開闢了新天地新境界。大船人的耳畔始終縈繞著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大船集團時的殷殷寄語,建設海洋強國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化為奮楫揚帆、劈波斬浪的生動實踐,在浩瀚的海洋留下一連串挺進深藍的壯美航跡。

  順利交付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首艘國産航母成功下水、首艘20000TEU集裝箱船成功交付……新時代,大船人改革創新的意志越發堅定;新時代,大船人向海圖強的步履越發矯健!

  扛起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

  國之重器,大國底氣。

  造船業強不強,不僅集中反映了國家工業裝備水準,還事關國家守衛海疆、維護和平的能力。

  “作為一名大船人,身上承載著厚重的國家使命與期待!”時至今日,大船集團海工公司總經理郭煒的腦海裏,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大船考察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 

  2013年8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滂沱大雨來到大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他語重心長地説,海洋事業關係民族生存發展狀態,關係國家興衰安危。要順應建設海洋強國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製造業這一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提高海洋開發能力,使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大船集團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令每一位大船人備受鼓舞。 

  大船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不辱使命,履行海洋強國戰略的擔當和使命。改革開放以來,大船人乘著浩蕩的東風,勠力同心,奮勇拼搏,創造了一個個生動的實踐範例,勇立中國造船業的潮頭。 

  上世紀80年代,開創中國船舶出口先河的就是大船集團的前身——大連造船廠。他們成功建造出我國第一艘按國際標準規範生産的出口船“長城號”散貨船,實現了中國進軍世界造船市場的夙願。 

  之後,大船集團先後自主研發和建造了中國第一艘11.5萬噸和11.8萬噸穿梭油輪、6.9萬噸化學品/成品油輪等,這些船舶被國際航運界譽為“中國大連型”和“當代國際先進水準的船舶典範”。 

  1999年8月,大船集團在國內首次承接5艘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結束了少數造船強國在VLCC領域的壟斷歷史。 

  憑海臨風40年,大船集團鳳凰涅槃,再也不是昔日那個被稱作“小塢”的修船廠,出口船舶遍及各地,大船品牌享譽世界。 

  進入新時代,大船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在海洋強國戰略的指引下,開始了全新的發展,先後成功開發出BT4000型半潛式修井平臺、A5000型半潛式鑽井平臺、20000TEU集裝箱船等30余種海洋工程産品和高附加值船舶。 

  2012年9月25日,大船集團建造的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中國海軍,國人百年的航母夢終成現實。 

  2017年4月26日,大船集團建造的我國首艘國産航母,也是我國的第二艘航母下水。 

  從第一艘導彈潛艇到第一艘航母,一代代大船人在科技強軍、裝備強國、走向深海的征程中砥礪前行,邁出了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堅實步伐。

  科技創新推動大船破浪前行

  幾多磨難,幾多榮耀,幾多豪邁。從沙俄建廠到日本侵佔,從中蘇合營到獨立經營,從企業分建到整合重組,從小小修船廠到中國造船企業旗艦……120年間,大船集團僅名稱就先後更換了18次,鐫刻著時代變遷的深深印記。 

  雖有百餘年的建廠史,但改革開放後,大船集團才真正邁上快速發展的征程。尤其是品嘗過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苦澀,經歷過在強手身後跟跑的艱辛,大船人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的話語,有著更深刻的感悟,創新的活力被徹底激活。

  大船集團按照“建造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産品研發戰略,以“低油耗、低排放”船型和高技術産品為重點,走出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漸進式創新之路,創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技術優勢的成果。 

  面對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系統龐大、修造結合、技術狀態複雜”等諸多難題,大船集團的技術人員多方研究工藝改進辦法,大膽進行技術創新,成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不僅僅是遼寧艦。5年前,中國造第六代A5000型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時,還需要很多外國專家進行指導。如今,大船集團已能夠依託自己的技術力量,獨立完成交鑰匙工程,並且通過技術創新,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讓平臺增加20%的裝機容量,抗風能力也全面提升。 

  看今朝,大船集團以超大型散貨船、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輪、兩萬箱級以上集裝箱船為代表的三大主力船型的設計建造能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海工領域,更是具備從修理到改裝、從局部建造到完整建造、從分包施工到總承包建造的特有能力。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沒有“非常之人”,則難有“非常之功”,難有“國之重器”的創造。

  大船集團摘取中國造船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的背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成果。船廠已形成一支以院士為帶頭人、上千人規模的科研和建造隊伍,涌現出一大批業界知名的大國工匠:“老黃牛”刨工方秀貞、“爆炸大王”陳火金、船臺“女鐵人”郭玲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戴振濤…… 

  始終站在世界造船業最前沿。大船集團秉持“天天有改革,日日有創新”的文化理念,以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精細化為發展方向,持有國家發明專利657項,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成為遼寧振興發展路上的先行軍。 

  科技創新,推動著大船破浪前行。讓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上,正逐步成為現實。

  多元發展迎來海闊天空

  “造好船,造大船,讓中國人自己建造的船舶,航行在世界的各個大洋。”每個大船人心裏都懷揣這樣的大海夢。

  行駛在遼闊的大海上,風雲變幻莫測。同樣,中國造船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高度的國際化、市場化,也意味著船舶企業必須承受國際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船市迎來長達十年之久的漫長寒冬,大船集團和其他船廠一樣,感受到陣陣寒意。儘管困難重重,但近幾年,大船集團仍保持較好的盈利水準。 

  大船集團風中禦寒,能夠做到“風景獨好”,其“法寶”是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探尋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産業轉型和産品升級之路。

  上世紀90年代,大船集團的主營業務集中在軍工和民船兩大領域,企業9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此。

  2005年,大船集團把海洋工程裝備作為重點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確定了“三足鼎立”的發展思路,從而開啟了大船集團在海工領域快速發展的新紀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全球造船市場需求不足、産能過剩,大船集團又審時度勢加速發展修拆船産業和以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重工産業,逐步形成軍工、民船、海工、修拆船、重工“五業並舉”的局面,成為國內唯一可為用戶提供從産品研發、設計、建造,到維修、改裝與綠色拆解全壽命週期服務的船企,企業抗風險能力由此陡增。

  “中國造船業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結構性問題,低端産能過剩,高端産能不足。”正是憑藉這一清醒判斷,與産業結構調整同步,大船集團加快産品結構調整,將目標鎖定在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油輪以及海洋工程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通過技術和産品創新引領市場需求,推動高品質發展。 

  20年前,日本、韓國船廠幾乎壟斷了全球VLCC超大型油輪市場。在成功交付我國首艘VLCC後,大船集團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打造VLCC品牌工程,先後開發出6代8型VLCC船型。目前大船集團VLCC船型手持訂單數穩居世界第一,世界在運行的VLCC中,每10艘就有1艘是大船建造的。同時,大船集團已交付及在建的海工産品70余座,是中國建造海洋工程裝備産品種類最齊全、業績最突出的建造企業之一。 

  同樣依靠科技創新,近年來,大船集團船舶建造週期明顯縮短,生産建造紀錄紛紛被打破,生産效率持續提高,4250集裝箱船、11萬噸成品油輪、VLCC超大型油輪等主導性産品建造週期已達到日本、韓國船廠水準,奮力向“世界一流的船舶重工領軍企業”目標堅實邁進。

  承百年基業,大船人的夢想還在延續,在新時代,必將成就更大的輝煌。(記者 侯國政 楊麗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