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轉租公租房將被聯合懲戒

2018-09-28 16:52:48  |  來源:北京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9月27日,北京日報刊發了《公租房違規轉租為何屢禁不止》一文。針對報道中所涉及的違法成本低、建議採取多部門聯合懲戒措施等情況,市住建委9月27日回應記者,將會同市高院、市經信委、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門,採取多項措施,形成監管合力,其中就包括將查實違規使用保障房家庭納入聯合懲戒備忘錄名單。

  處罰:違規面臨多部門懲戒

  針對9月27日北京日報報道中所涉及的違規轉租收益高、違法成本低,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查實違規使用公租房家庭,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予以打擊。除了取消保障資格,五年內不得再申請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外,還將限制申購共有産權住房,五年後也不得再申請實物保障房。同時,有關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還要做出行政處理決定,追回補貼、補齊租金和進行1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3倍不超過3萬元罰款。

  更重要的措施是在部門聯動。這位負責人介紹,市住建委將會同市高院、市經信委、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門,採取多項措施,形成監管合力:將查實違規使用保障房家庭納入聯合懲戒備忘錄名單;積極溝通市高院,加強對各區法院的指導,對於違規使用公租房家庭,支持按照現有規範文件規定實行嚴格管理,將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的家庭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加大司法震懾。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違規轉租公租房的租戶,不僅要面臨住建部門一方處罰,還將被本市多部門聯合懲戒。

  不僅如此,針對提供便利的房産信息網站和仲介也不得在網上發佈公租房房源信息;堅決打擊黑仲介代理公租房轉租行為,嚴厲處理公租房用於日租房等短期行為。

  技防:搭建租戶行為分析平臺

  按照計劃,本市將在亦莊、海淀應用信息技術試點項目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房屋二維碼應用,提高入住巡查、租金收繳等日常管理水準。

  在智慧化監管技術運用方面,也正在公租房小區全面推廣人臉識別技術,做到事前震懾防範、事中動態監測,目前全市50個公租房項目已完成系統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住建部門將研究建設市級租戶行為分析平臺。這一平臺將利用現有工作系統數據基礎上,借助物聯網技術,採集租戶開門、用水電氣暖和電視網絡等設備情況,從而精準分析到每套房、每個人,搭建起物聯設備、監管與智控和面向決策服務的雲計算的管理框架。

  “這個平臺既對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又杜絕轉租轉借等違規行為。”這位負責人説,在具體實施層面,也將通過試點推廣到所有公租房項目,把技防手段應用到戶門,從而杜絕仲介等疑似人員進入小區。

  合同:將修訂列出禁止行為

  記者了解到,住建部門也將進一步完善公租房租賃合同條款。正在進行的公租房租賃合同修訂工作中,將明確違規行為的民事責任,加大違約責任處罰力度,有利於産權單位依法對違規使用行為進行管理。

  同時,完善“誠信協議”和“告知書”內容,作為合同附件,明確禁止行為。

  入住之後,公租房的産權單位是否管理完善,也直接影響著公租房能否合法合規使用。其實,産權單位已經採取日常檢查和入戶走訪,項目管理處的每位工作人員都負責300戶公租房家庭。對此,市住建委負責人也將要求産權單位進一步加大力度,落實管理人員責任。“如果管理不到位或出現違規轉租行為的,將追究項目管理人員責任。”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説。

  此外,産權單位也將增加對周邊仲介實地調查的頻次,縮短通過互聯網搜索轉租信息的間隔週期,擴大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對於舉報線索,産權單位必須集中管理逐件落實。建立輿情分析系統,監控網上公租房房源信息,報相關部門加強網絡平臺管理。

  據了解,各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也將設立舉報電話、郵箱和舉報平臺,設立專門督辦人員,逐件落實舉報線索;同時,也將探索設立舉報獎勵制度,對於屬實的舉報信息,在充分保護舉報人信息基礎上,給予一定獎勵。

  相關新聞

  公租房可申請跨區換房

  9月27日,市住建委也對外介紹,為滿足租戶因職住不平衡、照顧老人、子女上學等問題産生的調換房需求,保障房中心開發了公租房調換服務平臺,並於2018年3月上線試運行。試運行期間,保障房中心各項目管理處均可協助有調換房需求的租戶在平臺登記相關需求信息。

  據了解,提出調換房需求的租戶,經房屋産權單位同意後,可在租賃期限內與同套型其他承租家庭調換配租住房。平臺將自動匹配調換需求信息,由項目管理處組織完成線下帶看。在調換雙方協商達成一致後,項目管理處按照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調換工作要求完成相關調換工作。

  公租房調換服務平臺可實現精準篩查、地鐵線查找、地圖查找、智慧推薦、自動匹配等功能,將大幅度提高租戶調換房源的精準度和成功率。截至目前,平臺共匹配相符需求12對,調換成功3對。(記者 曹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