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高粱。(王曉波 攝)
國慶假期,鐵嶺農村一片繁忙景象,農民趁著晴好天氣,搶收各類糧食作物。
10月6日,鐵嶺縣蔡牛鎮張莊玉米專業合作社的一片高粱地正在收割,兩台糧食聯合收割機在田地裏來回穿梭,不到半個小時,1公頃高粱地就已收割完畢。在合作社的另外一片土地上,3台玉米聯合收割機與4台拖拉機正在合作收割玉米,收割機在地裏行進的同時,一穗穗兒金黃色的玉米棒落入穀倉,粉碎的玉米秸稈鋪在地上,穀倉裏玉米裝滿後,等待在地頭的拖拉機再將玉米拉走。
張莊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介紹,一台聯合收割機一天能割地7公頃,替代80個勞動力。合作社今年種植玉米、大豆、高粱等糧食作物2000公頃,30余臺收割機從9月末開始工作,10月中旬前基本能夠全部收完。“咱們合作社5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從耕種到收割再到深加工,機械化為合作社減輕了壓力,也帶來了效益,合作社每年都能收入300多萬元。”趙玉國説。
國慶節期間,張莊合作社的機收模式在鐵嶺市其他地區的農收現場也正在上演。據了解,全市今年增加玉米、水稻、高粱等聯合收割機200余臺,玉米機收面積預計達到26.7萬公頃,機收水準預計達到87.5%,水稻機收水準預計達到95%。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完成近1萬公頃土地的機械化收割。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為鐵嶺市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玉米、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生産水準達86.9%,今年預計達到87.5%。(記者 王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