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賽季相比,2018-2019賽季CBA聯賽又有了一些新變化,賽程增加,季後賽擴軍,對於遼寧男籃來説,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即便不是直接的,在客觀上也會給遼籃帶來一些新的挑戰。
此前,CBA常規賽場次太少、賽季太短,逐漸成為外界的共識。去年,新一屆籃協順應民意,首先增加了季後賽球隊名額,而從本賽季開始,常規賽場次也增加了。簡單來説,20支球隊根據上賽季最終名次進行蛇形排位,分成4個小組。每支球隊與同小組的4個對手常規賽進行主客場四循環比賽,而與其他小組的15支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這樣,常規賽場次也就從38輪增加到了46輪。
本來,常規賽場次增加對於遼籃而言並不是一件麻煩事,但由於這個夏天遭遇大面積傷病,遼籃就不得不考慮在常規賽期間“節約”使用主力球員,以保證他們以健康的狀態迎接季後賽。對此,主教練郭士強一語中的:“多了8場常規賽,比賽增多、時間加長、密度增大,這三點變化要求我們要有更多的人去打球,更多的人去輪換,才能在漫長的聯賽中讓個人和全隊的體能有所保證。”所以,像衛猛這樣過去難得撈到出場時間的替補,或許會在常規賽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
增加季後賽名額,一直是業內人士對CBA聯賽的建議。的確,20支球隊,只有8支球隊可以參加季後賽,超過半數的聯盟球隊只打了三個半月的比賽就結束了整個賽季,這不僅是對CBA這樣優質的賽事資源的浪費,對於投資人的熱情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上賽季,季後賽球隊首次增加到10支。本賽季,季後賽進一步擴軍至12支球隊。參照30支球隊、16個季後賽名額的NBA,擴軍後的CBA季後賽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合適的比例。
季後賽名額的增加,必然會讓聯賽爭奪變得越來越激烈,對於球迷和CBA本身是一件好事。不過,這也會給遼籃的常規賽增加難度。過往賽季,一些無欲無求的球隊在面對遼籃這樣的強隊時往往取勝慾望不強。但季後賽門檻降低,讓更多的球隊看到了希望,聯盟的強弱之分會進一步模糊。遼籃常規賽期間面對排名中下游的球隊時,再想像過去那樣輕輕鬆鬆地獲勝,已經不太可能了。
在此情況下,遼籃需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不能因為對手實力不如自己便放鬆警惕。在過去兩個賽季,遼籃常規賽陰溝翻船的例子並不少,這足以讓球隊警鐘長鳴。尤其是隨著哈德森年齡的增長,遼籃“第四節惹不起”的光環已經退色,先“挖坑”再“填坑”的神奇故事,不是總能碰到的。所謂“逢強智取,遇弱活擒”,讓自己真正成熟起來,這才是總冠軍應有的氣質。(記者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