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南方露著腰,我在北方裹著貂”,這仿佛就是小美和奶奶這幾天的穿衣寫照,不同的是,小美和奶奶並非居住在祖國的南方和北方,而是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近日,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第一風濕免疫科病房的義診中,腿疼三天的小美被查出了關節炎。
該病房副教授金磊介紹,很多人都不把關節炎當回事,實際上,關節炎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40%,7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90%。年齡增長、肥胖、運動不當都是關節炎的病因,而一些年輕人,因追求時髦,受寒導致的關節炎也不在少數。
病例一 時髦白領凍出關節炎
25歲的小美是瀋陽一家企業的白領,個子高挑的她十分會打扮。兩周以來,瀋陽氣溫逐漸降低。小美卻不為所動,一直捲起褲腿,露出腳踝和腳背。此時,和小美一起生活的奶奶早已穿上了保暖褲,奶奶幾次勸説小美,都因為秋褲太土而被拒絕。“我也冷啊,但是忍忍到公司就好了。”小美説。但不久,小美就後悔了。10月12日,持續腿疼三天的小美走路都吃力,經過超聲等一系列檢查,醫生判斷,小美患上了關節炎,如果不及時治療,不僅疼痛劇烈,甚至能殘疾。
金磊表示,天氣轉冷,人體免疫力下降,此時骨關節炎最愛盯著負重的關節,所以膝蓋、腳踝、腳跟部的骨關節最容易受傷。而像小美這樣的年輕人喜歡穿短一截的褲子,露出腳踝,認為時尚好看。即便是最低溫已經接近0℃的秋寒天氣裏,仍有不少年輕人這麼穿。寒冷容易造成關節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使關節供血不佳,長時間缺乏供血就容易讓關節受到傷害。
病例二 胖小夥腳跟負重長骨刺
20歲的小偉體重100公斤。最近一段時間,小偉一走路腳跟就疼,重的時候腳都沒法沾地。剛開始,小偉以為是路走多了,躺在床上休息了一天,感覺好點了就繼續出門。一個多月過去了,小偉腳疼的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每到陰天下雨或者走路多的時候,腳跟會更疼,甚至沒法走路。在朋友的陪同下,小偉來到盛京醫院就診,金磊表示,小偉是典型的因為肥胖導致足跟出現骨刺的關節炎患者。
一般而言,體型肥胖者為保持重心平衡,必然會給全身骨關節系統帶來沉重負擔,尤其是作為機體主要支撐的脊柱和雙下肢,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負重的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力比正常體重的人要多,導致骨與關節內部結構發生增生、破裂。
病例三 暴走隊友膝關節損傷
59歲的呂女士是微信運動圈的名人。自從她去年夏天開始暴走後,幾乎每天都要佔領微信運動的前三名,甚至佔領朋友圈的封面。10月12日,當她來到盛京醫院滑翔院區的時候,平時健步如飛的她卻得依靠家人的攙扶才能走路。呂女士介紹,幾天前,她突然覺得膝蓋疼。“當時以為是走路的時候扭著了,也沒在意,晚上貼了片膏藥。可第二天一走路就又開始疼。”呂女士説。經過檢查,呂女士得上了膝關節滑膜炎,屬於關節炎的一種。
金磊表示,但單從膝關節的角度看,跑步、暴走相比爬樓梯等對膝關節的損傷要小一些,但長時間跑步尤其是在硬地上跑步,也會加重膝關節損傷。
專家説 四成中年人有關節炎
金磊表示,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是一種由於關節軟骨變性、破壞,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而導致關節疼痛、腫大、畸形和活動障礙的疾病,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在中國,16歲以上成人總體患病率為5.1%-20.5%,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超過四成,75歲以上人群達90%。“關節炎和年齡增長有關。”金磊表示,隨年齡增長,骨的無機物含量增多,彈性和韌性變差;供應關節的血流減少,軟骨變薄,容易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從而誘發骨關節炎。年齡每增加5歲,膝關節骨贅發生率就會增加20%。此外,體重超標者、絕經後女性也是高發人群。
金磊提醒,游泳、騎自行車、散步等運動項目可以改善關節周圍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需要注意的是,登山、下蹲、下樓梯等劇烈的對抗運動是不行的,會增加關節負荷,導致關節磨損加劇。(記者 尚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