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女代表: 在大國擔當中展現巾幗力量

2018-10-26 14:15:44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央企女代表: 在大國擔當中展現巾幗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對於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的新號召、新要求、新指引。負起大國擔當,做新時代行業發展的引領者需要每一個國企人開拓創新,孜孜不倦。

  在眾多國企人中,巾幗力量不可小覷。在即將前來參加中國婦女十二大的代表團中,中央企業系統(在京)49名代表首次單獨組團,代表央企300多萬女性參加大會。她們中,有來自基層的大國工匠、崗位能手,有來自科技創新領域的業務精英,有“大國重器”項目的總指揮……她們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用女性特有的堅韌、踏實、細緻,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火箭設計師容易:“是時代帶給我的幸運”

  作為航天科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容易做的事情可不那麼容易。參加工作的10年間,她全程參與了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六次發射任務,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任務和空間實驗室任務。三次任火箭系統逃逸安控負責人、三次任發射現場火箭指揮。

  面對自己驕人的業績,容易謙虛地對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説:“是時代帶給我的幸運。”

  容易表示,這些年正好是我國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和高強度研製的時期,這給予了她很多鍛鍊的機會。同時,她強調説,航天是一個由千萬人千萬事組成的系統工程,取得的成績是團隊的力量。

  此次當選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容易覺得非常榮幸。“我會認真學習會議精神,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回去後號召身邊的航天女設計師,一起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巾幗智慧和巾幗力量。”

  通信創新先鋒王曉雲:“我做的是我熱愛的, 更是國家需要的”

  自1991年從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通信專業畢業至今,王曉雲一直服務於我國的移動通信事業,長期從事移動通信發展策略、體制標準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現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經理。

  20多年來,王曉雲和團隊突破了移動通信領域的多項難題。

  對於自己20多年來在行業最前沿的堅守,王曉雲説是因為幸運,“我幹的工作,不僅是我熱愛的,也是擅長的,更是改革開放這麼多年裏,從國家發展到人民生活都非常需要的。”

  的確,從移動通信系統第二代到第五代的發展過程,都留下了王曉雲堅實的足跡。如今的5G時代,作為5G推進平臺“IMT-2020推進組”副組長的她,提出的“以用戶為中心網絡、雲化、虛擬化新型網絡架構”等核心技術體系已成為5G標準的核心內容。

  在以男性為主的通信領域中,王曉雲遊刃有餘。但她也坦言,每一項技術的創新突破都非常艱辛。“艱辛背後留下的都是寶貴的經驗和珍貴的記憶。”在王曉雲的言語中,“熱愛”是主旋律。

  成為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王曉雲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她説,在自己近30年的工作中,愈加感受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日益凸顯,話語權逐年增強。她希望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堅定理想信念,緊跟時代潮流,更好地投身於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中。

  大國工匠張素麗:“我只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得不留遺憾”

  攤開雙手,中國中車集團株機公司洛陽分公司鉗工張素麗的手與他人無異,而就是這雙普通的手,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HXD1型機車輪對齒輪箱漏油、港鐵探傷車車體製造、寶工轉向架製造組裝等46項技術品質攻關,由此她獲得了無數榮譽——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中華技能大獎等。

  張素麗坦言,自己怎麼也沒想到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我只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得不留遺憾。”張素麗淡淡地説,而就是在這一次次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她創造了一個個不可能。

  工作26年,從一個不畏艱辛的小姑娘,成長為今天的全國勞模、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張素麗説,她喜歡那種不斷超越自我、挑戰自我的感覺。

  2011年,“張素麗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成為全國首批5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在她的指導下,工作室裏“能工巧匠”比比皆是,“我們的成員取得過洛陽市技能競賽第一名,河南省技能競賽第二、三名,中車集團技能競賽第一、三名的優異成績;涌現出‘河洛大工匠’一名,‘高鐵工匠’一名,‘河洛工匠’一名……”説起自己的徒弟們,張素麗如數家珍。

  作為中國中車的技能型領軍人物,張素麗的夢想是成為大國重器的創造者、參與者,為中國夢助力;作為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她想對一線女性勞動者説,“我們要建功新時代,努力做實現中國夢的參與者!”(記者 富東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