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東北大學教授王昭東:把論文“寫”在生産線上

2018-11-20 17:13:14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歐陽舒楠):“應該説,我們的研究結果現在更容易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了。”

  11月初的一個下午,東北大學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昭東坐在辦公桌前,對團隊核心技術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有著這樣的感慨。

  作為東北大學的一名教授,王昭東帶領團隊,讓“中國製造”擺脫了以往短板,真正“硬”氣起來。

  技術難題:一套長期被“卡脖子”的裝備

  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大量高性能綠色橋梁鋼板,應用了王昭東團隊研發的新一代控軋控冷工藝。

  鋼鐵生産技術千頭萬緒,但關鍵的一環卻是高溫冷下來。不過,大規模高強度的鋼板生産,無法像電視裏打造寶刀那樣插進水裏“滋啦”一下就能見奇效。高品質鋼板必須冷卻得又快又均勻,才能使鋼鐵晶粒細化強化,但對於水面艦船、潛艇等重器的各種極限規格的高強度鋼板來説,加工中的關鍵設備——輥式淬火機,以前我國並不能自主製造,發達國家又嚴格封鎖,迫使我國需要長期高價進口高端鋼板。

對話東北大學教授王昭東:把論文“寫”在生産線上

    王昭東(右六)與他帶領團隊研製的世界首套300mm級特厚鋼板輥式淬火裝備合影。(東北大學供圖)

  為打破壟斷,讓高端鋼板生産不再被“卡脖子”,從1987年考入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金屬壓力加工專業開始,王昭東30多年來和團隊一起刻苦攻關,終於設計出土生土長的國産整套輥式淬火機裝備。

  應用難題:一張被退掉的回程機票

  但是,技術上的突破只是開始,如果無法將成果變現,應用在生産領域,技術含量再高的成果也只能躺在證書裏,塵封在硬碟中。

  “除了要做好科研的教授角色,還要做好工程師的實踐角色,同時還得具備實業家的堅韌精神。”王昭東如今的總結異常簡練,但這中間他和團隊已經走了12年。

  在輥式淬火機出成果後,為了儘早投入生産,王昭東和研究室的同志們趕到國內多個鋼鐵生産企業談合作。可是許多企業對新技術雖有興趣,卻擔心“第一個吃螃蟹”風險太大。

  王昭東回憶説:“我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2月,當時到太鋼集團臨汾鋼鐵公司去交流方案。在臨汾一直待了45天,但太鋼集團內部一直存在著反對意見,項目一直懸在空中。”

  最困難的時候,王昭東已經絕望,甚至買好了回瀋陽的機票。但幸運的是,對方公司技術員的一句話“為什麼不做最後一次努力呢?”讓王昭東又燃起了希望。

  退掉機票,馬上重新起草材料,繼續討論細節。就這樣,在匯聚對方公司不少優秀建議和意見後,太鋼集團終於同意項目上馬!

  為了這個僅有機會,王昭東帶著項目組十多個人租住在工廠附近的一個毛坯房裏,每天下午4點進廠,第二天早上8點離開,這樣既省時、省錢,同時也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産。

  最終,項目取得了成功,看著品質不輸進口産品的首批鋼板出爐,項目成員幸福地擁抱在了一起。

對話東北大學教授王昭東:把論文“寫”在生産線上

    王昭東在第二個國家獎“熱軋板帶鋼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應用”頒獎現場。(東北大學供圖)

  這最後一步的堅持,奠定了東北大學先進冷卻技術在國內、國際的領先地位,輥式淬火機技術和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在2014年、2017年兩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如今,東北大學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將高端中厚板熱處理國産化率提高50%以上,産品批量出口至英國、西班牙等10余個國家。

  一個結論:科研要瞄準企業發展痛點

  “最近幾年,我深刻感受到,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特別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大大提高。”王昭東説:“企業有了利潤,嘗到了甜頭,就會給我們更多的科研經費。2012年前,我們實驗室每年的研究經費是1億元,現在達到了3億元,而且其中80%來自於企業,連國外的鋼鐵廠都主動來找我們合作。”

  這些年,王昭東團隊圍繞國家戰略重點和企業實際需求,開展了“靶向式”攻關,努力在超高強汽車鋼板、高牌號電工鋼、高標準船用鋼等領域啃下“硬骨頭”,讓一批國之重器從此不再受制於人。

  僅最近5年,實驗室就累計為鋼鐵企業創造利潤500多億元,綜合減少我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7%,推動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和綠色化轉型升級。

對話東北大學教授王昭東:把論文“寫”在生産線上

    王昭東團隊研製的新一代控冷裝備。(東北大學供圖)

  把論文“發表”在熱氣蒸騰的鋼鐵生産線上,把成果轉化在機器轟鳴的車間廠房裏。王昭東團隊,將繼續用先進的鋼鐵工藝和産品強健“大國筋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