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瀋陽市于洪區採訪了部分基層幹部,其中一些人做了一些事,結果受到群眾的好評,因為他們都是從為服務對象解決問題出發,且都成了事。這樣的好評證明了一點:幹與不幹,就是不一樣。
駐村幹部:願啃“硬骨頭”
張帥是于洪區選派到光輝街道東老邊的駐村幹部。
在駐村第一天,就有村民向其反映涉及土地承包的歷史遺留問題。早在2010年,村裏把600畝土地承包給了兩名外地人建大棚,由於承包人經營管理不善,建好的大棚基本荒廢,並欠下村裏40余萬元的土地承包費,部分種植戶還拖欠農商銀行貸款,合同糾紛和債務糾紛錯綜複雜。
了解這一問題的詳細情況後,張帥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反復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決定將其作為破解阻礙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突破口。光輝街道黨工委對村“兩委”班子決定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先後幫助協調區農發局、區法院、區農商行、土地承包人、大棚種植戶等各方面關係,最終,通過合法解除土地承包合同、財産保全、公示送達、地上物評估及掛牌拍賣等一系列程式,解決了該村多年遺留的“難啃的硬骨頭”。
村民評價:“村裏來了個敢擔當的書記。”
街道幹部:有多大熱情幹多大事
造化街道大轉灣社區毗鄰三環,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該地區多年來一直存在臟、亂、差問題,曾被譽為“垃圾村”。今年4月,于洪區啟動該地區綜合整治,並把整治工作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實施“挂圖作戰、倒排工期、跑表計時”的工作模式,層層壓實整治責任。“魚骨圖”上的責任部門,均按任務分工、快速行動、協調配合、主動作為,表現出了敢擔當、肯幹事的決心。不到兩個月,大轉灣社區共清理廢品收購站59家,鋪設硬覆蓋12400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清運垃圾20000余噸……昔日的“垃圾村”變成了美麗“後花園”。于洪區造化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永亮説:“績效考核的激勵機制,切實提升了廣大幹部幹事的熱情。”在績效管理職能向基層延伸上,于洪區的辦法是:通過績效激勵的方式,激發幹部勇於擔當的熱情,打破“幹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被動局面。
居民都説:“身邊環境美了,心情也舒暢了。”
維權幹部:從服務對象的角度想事兒
“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必須強化擔當意識。”區農民工維權中心科長呂凱對此深有體會。
今年年初,民心網接連收到農民工投訴某建築公司欠薪案件4起,涉及農民工19人,涉及金額14.4萬元。接到投訴後,作為該案的包保責任人,呂凱一邊調查核實確認責任主體,要求其限期支付工人工資;一邊多次向農民工解釋並説明情況,化解他們不安的情緒。
經區維權中心30余次的溝通協調,涉案企業終於在2018年春節前,支付了拖欠19名農民工的14.4萬元工資,確保了農民工安心回家過年。
此案解決,獲得民心網“10星”評價。(記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