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欣賞架上連環畫。 齊鑫 攝
12月12日,“講中國故事——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在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開幕。此屆架上連環畫展展出100組800幅作品,全國20個省份的作者參展。其中,遼寧籍31名作者的248幅連環畫參展。架上連環畫是近年來新興的藝術形式,它有哪些特徵?遼寧省架上連環畫發展態勢如何?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248幅作品 出自遼寧作者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魯迅美術學院等機構承辦,重慶市美術家協會、華僑大學等協辦。展覽的主題為“講中國故事”,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是全國巡展的第九站。
相比傳統連環畫,架上連環畫有不同特徵。專家告訴記者,“架上”就是把供出版用的連環畫稿拿到展覽廳裏展覽,變為架上作品,這樣它的尺幅、內容和形式就得到拓展。本次參展的連環畫有國版、油雕、陶瓷、淺浮雕等。其次,架上連環畫尺幅短,最多10幅畫,是濃縮的故事。第三,傳統連環畫看重印刷後的效果,而架上連環畫更注重展示效果,在描摹和繪畫上更加耐心和細緻,更具有繪畫性。
自第一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開展以來,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始終是架上連環畫巡展的重要一站。本次參展的100組800幅連環畫中,遼寧籍入選作者有31名,作品248幅,為近年遼寧省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入選人數最多的一次。遼寧省畫家陳濱的《正明寺村》、李非的《我的姐姐》、李瀚森的《參軍》、齊鑫的《延安記事》、沈璐的《冰山上的來客》、索焱的《狼牙山五壯士》、王娓的《維和女兵》等作品位列其中。“此次參展的連環畫在題材上比較寬泛,不論講凡人小事,還是家國大事,都能緊扣主題,呈現出架上連環畫多畫種、多題材、多種材料綜合運用的特點。” 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魯迅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副院長李晨説。
開幕式之後又舉行了論壇,與會專家就新時代連環畫的創作發展進行討論。
魯美積極推動連環畫創新
“架上連環畫”是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提出的新概念。近年來,架上連環畫展覽在全國掀起創作熱潮,創作隊伍逐漸壯大並趨於專業化。“魯迅美術學院最早參與到這場藝術變革當中,並引領變革,這與魯藝連環畫傳統密不可分,也與魯美長期以來的實踐性教學息息相關。”魯迅美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展覽期間,連環畫研究者趙懷力向記者介紹了連環畫的源流。他説,中國的連環畫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它們都是以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到宋代,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連環畫的形式由畫像石、壁畫向寫本、圖書轉移。上世紀初連環畫在民眾中已經逐漸普及。魯迅曾在《連環畫辯護》一文中説:“連環畫不僅可以成為藝術,而且早已坐在藝術之宮裏面了。”延安魯藝涌現了羅工柳、張映雪等優秀連環畫家。新中國成立後,連環畫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大繁榮時期,出版了一批又一批連環畫作品,涌現出一大批連環畫的創作人才,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遼寧是連環畫創作大省,魯迅美術學院連環畫學科曾在全國取得優異成績。上世紀在全國獲獎的連環畫《我要讀書》和《白求恩在中國》都是出自魯迅美術學院的教師之手。2007年起,魯迅美術學院成立了插圖工作室,從學術角度切入連環畫的傳承與創新。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該校不少年輕的連環畫藝術家在國內嶄露頭角,帶動了遼寧連環畫藝術的發展,也推動了傳統連環畫從式微到興盛的變革過程。
關於架上連環畫未來的發展方向,趙懷力認為,新時代連環畫藝術工作者要繼續傳承魯藝的紅色基因,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主任沈堯伊主張,連環畫要注重從凡人小事中見奇,講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他強調大連環畫觀的重要性,主張用圖畫講故事,促進連環畫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的當代性革新,讓連環畫的創作愈加豐富多元,且富於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