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李子平 張宇鵬):日前,瀋陽市委、瀋陽市人民政府發表了致全市民營企業家的一封信,對全市民營企業家的非凡業績給與了充分肯定。同時,信中也明確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家在沈投資興業的保障和做法。對於這封信,瀋陽的民營企業家楊曉桐也感觸頗深。
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攝影 張宇鵬)
楊曉桐是“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由於瀋陽是清王朝的發源地,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所以“盛京滿繡”在這裡也有著更深的寓意。
楊曉桐表示,信裏的政策務實,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個定心丸,讓民營企業有信心繼續大踏步的前進。
這種信心,其實更多來自於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對於瀋陽營商環境的顯著改善,楊曉桐也有切身體會,“幾天前我們到在瀋陽自貿區註冊公司時,辦事大廳的服務人員全程跟蹤指導,幫我們做文件、填資料、列印,直到符合要求。所有工作一步到位,不到半天就把手續辦完了。”
楊曉桐説:“有時趕上中午去辦事,發現也有值班人員幫助指導,感覺營商環境真的是有了很大變化。”
這種信心,更來自於政府的真心扶持和幫助。對於這一點,楊曉桐更有很多話要説。當前,瀋陽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發展文化産業,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比如今年5月舉辦的盛京滿繡藝術産業化論壇,就離不開瀋陽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的大力推動和幫助。”
“其實,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幫助,反過來,民營企業也要拿出優秀的産品,為瀋陽添磚加瓦。”楊曉桐表示,她正在繡制書法作品《盛京賦》,整幅作品將使用8800公里長的絲線,相當於瀋陽到巴黎的距離,這幅滿繡巨制將被帶到巴黎展出。
“盛京滿繡”是滿族女子傳承的傳統手工藝,具有強烈的民族和地域特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皇宮大政殿(今瀋陽故宮)確立國號“清”。從此,在故宮的崇政殿裏,大清皇帝身著繡有海水江崖、龍騰寰宇之海洋文化符號的龍袍,頭頂象徵天子敬天的東珠龍冠,以海螺為軍號統領天下。“盛京滿繡”成為清朝時期皇家文化、地位等級的標誌。通過四代傳承,“盛京滿繡”技藝在繼承中創新,在傳統滿繡打籽繡、盤金繡等基礎上,融入了施針繡、絲帶繡等技法。
據楊曉桐介紹,作為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盛京滿繡,繡制的題材越來越生活化、國際化。目前工作室已經接到了來自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的滿繡工藝品訂單。作為一項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和獨特藝術價值的技藝,滿繡如今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