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關於創新瀋陽商貿流通業發展模式的提案》《關於加快發展我市休閒農業的提案》……與時代發展“合轍”,與黨政工作“同頻”,與人民需求“共振”,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以來,全市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以提案形式,著眼經濟發展大局、百姓生活點滴,提出了468個“金點子”,架起了黨委、政府與百姓的“連心橋”。
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以來,廣大市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調研,深入思考,建言獻策,履職盡責。全年共提交提案531件,其中,全會期間提交提案508件,全會後提交提案23件。經審查立案468件,其中,集體和界別提案98件,委員提案370件。這些提案匯集了提案者的真知灼見,凝聚了提案者的智慧心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採納,並已全部辦結。其中已解決或採納378件,佔80.8%;列入計劃解決79件,佔16.9%;因政策或條件限制暫時難以解決、作有關部門工作參考11件,佔2.3%。提案的採納和落實為推動瀋陽新一輪振興發展、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注入了新動能。
創新商貿流通業發展模式
通過調研民盟瀋陽市委發現,瀋陽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存在流通管理體制需要改革、傳統商貿企業轉型升級緩慢、品牌企業少融資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關於創新瀋陽商貿流通業發展模式的提案》。建議要創新服務業機制,構建供給側制度優勢;結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研究編制商業佈局和總體規劃,加快推進商業轉型升級,打好瀋陽經濟區、自貿區這兩張牌,提高瀋陽商貿流通業的開放度;要大力培育品牌,做強龍頭商企,以“瀋陽魅力”吸引總部優質資源和項目等來瀋陽投資發展;還要建設完善公共項目,加強人才引進培育。
市服務業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瀋陽市商貿流通業創新,從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切入,精準施策,積極組織開展常態化促消費活動,不斷培育擴大消費增長點。截至目前,全市服務業億元以上項目達到137個,總投資1931.5億元,增長224%。舉辦了APEC中小企業技展會、制博會、農博會等各類大型會展活動354項。先後組織“新年新時尚,消費在瀋陽”等全市促消費系列活動,吸引萬餘家企業參與。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現階段我市社區治理面臨新形勢,社區間治理效能尚不平衡,社區治理能力仍顯不足,農村社區(村)發展存在短板等。”為此,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提出《關於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推進我市城鄉社區治理不斷創新的提案》。建議在加強頂層設計指導的同時,要推動重心下移,實現工作重心基層化,服務職能、管理資源、人員下沉到社區。要探索多元合作實現機制,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推廣居民參與社區治理項目積分制。要增強居民參與能力,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準。要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嘗試將物業維修、綠化、保潔等服務功能重組為專業服務公司。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瀋陽先後出臺了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等各類專項工作的指導意見,構建了全方位推動社區治理的格局。同時,還對城鄉社區公共用房進行達標改造和功能提升,並拓寬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渠道,推動實施“微自治”,解決百姓身邊的小事、房前屋後的實事。
加快發展瀋陽休閒農業
“瀋陽休閒農業項目大型投資的少,民間小型的多,許多配套設施跟不上,而且由於宣傳推廣不夠,普遍存在‘守株待兔’等客現象。”在市政協十五屆一次全會上,農工黨瀋陽市委提出《關於加快發展我市休閒農業的提案》。建議要統籌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理順行業管理體制、改善産業發展政策環境,加大休閒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國內大企業、大公司、大集團的投資,還要全面開展休閒農業項目宣傳推介,組建瀋陽都市農業記者團,挖掘休閒農業亮點,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瀋陽休閒農業,同時鼓勵舉辦豐富多樣的都市農業節慶活動,實現“以節會友、以節拓市、以節富民”。
在農工黨瀋陽市委提出建議後,全市各相關部門立即採取行動,通過編制規劃、制定政策、實施項目、提質增效等舉措,有效推進休閒農業發展。今年全市新、擴建休閒農業項目62個,計劃投資6.74億元,實施面積1.53萬畝。
建設特色小鎮推進新型城鎮化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致公黨瀋陽市委提出《關於建設特色小鎮 推進瀋陽新型城鎮化的提案》,建議充分利用現有區塊的環境優勢和存量資源,保持鮮明的地域特色,保持鄉土文化的原生態、鮮活性,合理規劃産業、生活、生態等空間佈局。要堅持改革創新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謀求戰略性合作,積極吸引風險投資、私募基金,調動各類企業、個人及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開發,形成最大合力。要加大政策優惠與財政資金支持,積極引進和培養特色小鎮所需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
市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強休閒旅遊型鄉鎮建設,投資1500余萬元用於補助、扶持特色鄉鎮等鄉村旅遊建設,組織開通旅遊專線,還加強現代農業型鄉鎮建設,推廣“互聯網+農業”模式,建立線上訂購、線下配送綜合平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在美麗宜居型鄉鎮建設過程中,安排市級獎補資金專項用於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還將特色鄉鎮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城建計劃,實施環境專項整治。
推動戰略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對於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協經濟委員會提出《關於推動我市戰略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的提案》,認為瀋陽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仍面臨産業整體規模小、體制機制不健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存在技術和人才“瓶頸”、金融創新對産業支撐有限、産業發展環境不優等問題,建議加強規劃引領作用,實施雙倍增計劃,儘快擴大産業規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加創新投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促進産業快速發展壯大。同時,要加快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誠信政府建設,為新興産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培育新興産業,新興産業産品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由2016年的15.9%增加到2017年的21.3%。今年5月,國務院將瀋陽市列入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名單,表彰瀋陽市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特色優勢産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城市。
進一步構建瀋陽市人才工作新格局
民革瀋陽市委提出《關於進一步構建我市人才工作新格局的提案》,認為當前瀋陽市在人才工作方面還存在缺少支撐政策落地的運行體系、企業作為人才承載主體的作用發揮不足、人才新政沒有實現各類人才全覆蓋等薄弱環節,建議堅持引才與留才並重,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也要注重挖掘本地人才。同時,人才政策新政24條要做到全覆蓋,著手研究制定針對黨政人才、農村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發現、培養、使用的專項實施意見,還要建立東北創新研發中心,構建“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綜合創新體系,建立人才共享新機制,增強企業引才育才用才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合理引進使用人才。
市人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去年制定出臺“瀋陽人才新政24條”後,今年針對新政落實中存在的空白點,瀋陽市又制定出臺“瀋陽人才新政新9條”,獎補力度大、政策覆蓋廣、人才服務優。此外,瀋陽還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人才仲介組織和獵頭機構,籌建中國瀋陽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搭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立優質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為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瀋陽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流轉規模小、時間短,經營分散;金融支持力度不夠,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擔保試點進展緩慢等。”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提出《關於推動我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的提案》,建議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強化土地流轉的管理和服務。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和管理網絡,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佈、政策諮詢等服務。加大土地流轉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領會和理解土地流轉給他們帶來的益處。
市農經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瀋陽市採取多種舉措,建立流轉服務機構,完善流轉制度機制,制定財政獎勵政策,全市土地流轉呈加快發展之勢。目前,瀋陽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準大幅提升,土地流轉加快了瀋陽市農業生産方式由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産向集中連片、大規模經營轉變的步伐。此外,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導産業建成,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促進了瀋陽市農村經濟的繁榮。
加快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
“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存在高端製造業規模不夠、國企股份結構不合理、開放型經濟發展不足、創新意識和投入不夠等問題,同時,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民建瀋陽市委提出《關於加快我市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提案》,建議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加大力度推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調整供給結構,提升供給品質,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主業,努力實施創新驅動,推動國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乃至國外的成熟科技成果與企業快速對接合作,儘早實現産業化,打通“産學研用”之間的有效通道。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瀋陽不斷做優做強重大成套設備和航空産業,發展壯大高檔數控機床和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以及機器人及智慧裝備,加快發展輸變電裝備,做強做大汽車産業,使瀋陽市裝備製造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為加快推進國企改革降低改製成本,瀋陽深入推進製造業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解決國企歷史遺留問題。瀋陽還制定並落實鼓勵工業産品本地配套政策措施,採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肖春蘋/文 王雁/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