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農商行董事長吳川。(攝影 歐陽舒楠)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歐陽舒楠):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40年,是中國銀行業體系格局多元化、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的過程。而決定銀行業下一個40年走向的,信用體系建設可能是關鍵之一。
近日,瀋陽農商行董事長吳川在接受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專訪時闡述了如上觀點,“新金融時代已經到來。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能夠實現未來對信用資産的評定和應用,從而推動新金融業態發展,將普惠金融切實落地。”
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助力金融業深化改革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伴隨著金融改革。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明顯地超越了金融改革的步伐。”吳川這樣描述著歷次工業革命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
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其中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革新和發展,對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界産生了顛覆性的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金融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在經濟形勢、金融生態、客戶需求、監管規則和信息技術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監管環境趨嚴、盈利能力下降和傳統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等一系列挑戰。在互聯網金融技術與服務不斷融合的當下,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科技已經成為新金融機構創新的發力點。
在新一輪經濟轉型期,金融創新正在成為經濟轉軌提速的新引擎,而金融信任的強化塑造也被提上日程。
“誠信”是生産力,是未來資本走向的風向標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逐步建立,信用這一無形資産變為“真金白銀”的案例屢見不鮮。近年來,全國多個城市加快了信用體系建設的步伐,信用的作用也延伸到市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中國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企業亦如此。吳川表示:“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出現支撐了信用體系的建設。通過大數據,對自然人、法人從經營、納稅情況以及個人或企業的社會形象,無形資産價值和企業價值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評估報告。這樣一來,企業的信用、品牌、專利和商譽就值了錢。企業也逐漸從重資産、重扺質押延伸到結構性的擔保體系,誠信就成為了可經營的資本。
瀋陽農商行在第七屆全國商務誠信建設大會暨“互聯網+”信用年度創新峰會上獲獎。(瀋陽農商行供圖)
“從誠信經營到經營誠信,只有做到從文化根源到實際行動的徹底轉變才能找到未來銀行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吳川表示,在經濟領域大力倡導“信用興商”的經營理念,增強市場經營者和公眾誠實守信意識的同時,瀋陽農商行抓住了遼寧信用聯盟成立的機遇,為持有遼寧信用家庭工作組所評選並頒發的信用證書的個人或家庭發放信用貸款5000余萬元。隨著信用認證體系的不斷發展壯大,其認可度和權威性不斷提高,證書持有者能夠享受金融服務之外的其他服務也會隨之增加。
“一體四翼”打造新金融業態下的農商行
在談到當下新金融業態將如何發展時,吳川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也是金融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自2017年6月27日,瀋陽農商銀行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以來,構建了‘一體四翼’轉型發展的戰略宏圖。”
“一體”,即瀋陽農商銀行的法人母體,兩千名員工的人力載體。“四翼”,即市區銀行渠道煥發青春、社區電子銀行渠道蒸蒸日上、商譽銀行渠道加快謀劃、“三農”銀行渠道共建發展。這是農商銀行構建“金融+科技”新生態、深入開展戰略大合作,打造互聯網金融、社區金融、百姓金融、“三農”金融、中小微金融的鄭重宣言。
遼寧大數據雲計算産業引導基金第二次籌備會議在瀋陽農商行召開。(瀋陽農商行供圖)
吳川表示,瀋陽農商銀行作為金融服務主體,長期以來堅定不移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打造新金融生態圈孵化器,提供“金融一站式”服務平臺,是秉承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更好地服務於黨和政府的根本利益,滿足廣大客戶以及群眾對現代金融服務的需求。
目前,瀋陽農商銀行的新金融生態圈已匯集了包括銀行、保險公司、金融資本機構、孵化機構、路演機構、軍民融合機構等近百家機構,基本涵蓋了金融全業態,已初步形成嶄新的金融全生態鏈條。
未來的瀋陽農商行將與東北振興的腳步同頻共振
“過去的歷史證明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讓中國的銀行業更強大。銀行業的成就是過去的,並不代表未來,要取得未來的成就,依然需要奮鬥,需要深化改革和開放。”
吳川表示,近年來遼寧營商環境的改善,遼寧自貿區的建成以及國務院批復“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振興東北的措施為銀行的深度改革和新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瀋陽農商銀行將繼續在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上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不斷創新發展。未來的瀋陽農商行既要立足於傳統産品,還要搭建新金融的服務平臺和資源集群平臺,為遼寧的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新平臺、新資源集群,逐步發展成為夥伴銀行、共享銀行、共贏銀行。為實體經濟、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成系統的,具有科學性的金融戰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