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縣西三家子村:土地流轉讓“水田村”村民腰包鼓起來

2019-01-02 13:37:48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石麗敏

  忙完秋收忙備耕。

  2018年12月29日,記者來到鐵嶺縣新臺子鎮西三家子村,只見村路上不時有拖拉機往來穿梭。“現在,我們正在往育苗大棚里拉苗床土,明年3月就要開始水稻育苗了。”鐵嶺縣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明告訴記者。

  西三家子村歷史上就是個有名的“水田村”,全村237.33公頃耕地全部種植水稻。按説種植水稻穩産、價高,可過去一家一塊的分散耕種模式沒能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變化,源於土地流轉。

  黨的十八大後,“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讓一直在外打拼的聶明心動了。2012年年底,他回到家鄉成立了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並主動讓利家鄉父老,每公頃拿出1.2萬元流轉金,而且是上打租,比村民原來外包土地要多一倍。在鎮、村領導的支持下,西三家子村當年便在遼北率先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後,合作社開始修田間道路,累計建了88棟工廠化育苗大棚,購置120台套新型農機具,各項總投入達到2000多萬元。從育苗、插秧到收割全程機械化,請科研機構測土、按配方為水稻配製“營養餐”,引進太陽能殺蟲燈、飛蛾誘捕器,田間管理採取視頻監控……一系列新型耕種管理方式讓村民大開眼界。此外,合作社還新修了田間作業路,取消小池埂,增加土地作業面積十多公頃,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轉讓“水田村”再現蛙聲一片。過去,一家一塊地,水稻品種、技術、防病蟲害措施無法統一。“家家打農藥,導致青蛙都很少見了。”西三家子村黨支部書記賈玉堯説,“如今,機械化統一施用複合肥,採用生物防蟲害技術,生態環境好了,土壤肥力上來了,我們的‘嘉強牌’綠色大米開始暢銷市場。”

  過去,村民出去打工,可又牽掛家裏的地,結果兩頭不安心。土地流轉後,村裏90%以上的勞動力外出打工,餘下的大多在合作社裏當上了拿工資、有分紅的“職業”農民。目前,西三家子村人均年收入已由土地流轉前的不足1萬元增加到近3萬元,2/3的農戶在鎮裏或市裏買了樓,過上了冬季住樓房、夏季賞稻浪的幸福生活。(記者 狄文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