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的5.7% ——從2018年經濟運行看遼寧振興發展的“形”與“勢”

2019-01-23 09:28:18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5.7%,位居東北三省之首!

  1月21日,初步核算後的遼寧省去年經濟數據出爐,地區生産總值增速令人關注。

  這是繼2017年4.2%、2018年上半年5.6%之後的增幅“三連升”。遼寧,實現了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的開局良好,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起步之年的起步穩健。

  可以説,在結束了連續6年經濟增速單向回落局面的基礎上,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老工業基地穩之基更牢、好之勢更強,遼寧已經走出了最困難時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事非經過不知難,得之點滴亦艱辛。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難能可貴。

  這一年,處在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的遼寧,諸多的困難、壓力、挑戰紛繁複雜、交織疊加。

  這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帶領4300萬人民,按照既定部署、咬緊任務目標,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勇奮楫、破風浪、穩馭舟,向著高品質發展的廣闊海域揚帆遠航、砥礪前行。

  這一年,高含金量的答卷上,寫滿了汗水與成長。

  結構更優 三次産業齊頭並進

  鞍鋼總産值增長18%,撫順石化實現利潤在中石油煉化企業中名列前茅,沈鼓集團、新松機器人、大連冷凍機公司獲批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標準化試點……體系完備、門類齊全、“家底”厚實的老工業基地,正在新理念的注入、新體制的實施中激發出新活力、展現著新風采。

  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繼出臺《推動全省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重點領域、任務目標、政策措施,大力破解制約工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向著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綠色化邁出堅實步伐。

  數據,是觀察、判斷工業運行品質的最佳“切片”。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比前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三位。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10.2%、10.8%。從支柱行業看,裝備製造業、石化工業、冶金工業、農産品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4%、15.1%、7%、4.6%。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8%、10.5%、8.1%。從主要行業看,在41個工業行業中,有29個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增長面達70.7%。從産品産量看,在重點跟蹤的68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有34種産品産量比上年增長,增長面達50%。從企業效益看,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954.1億元,增長17.6%;實現利稅總額2764.8億元,增長22.7%,其中利潤總額1406.5億元,增長41.2%。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遼寧再作新貢獻。

  去年,遼寧省在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7.6萬畝的情況下,糧食産量仍穩定在歷史較高水準,達2192萬噸。

  建設高標準農田189.4萬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積極推進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劃定,在41個項目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6000萬畝……落實到田埂上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已經變成農民豐收的喜悅、增收的笑臉。

  畜牧、漁業也變得更強更優。受疫情影響,豬肉産量有所下降,但“牛壯禽歡魚肥”,牛肉、禽蛋、牛奶産量分別增長9.5%、9.9%、10.1%,水産品總産量實現480萬噸。

  遼寧農業,正在從“低端過剩、高端不足”向數量更充足、品種更豐富、品質更優異轉變。

  服務業,同樣可圈可點。1月至11月,規模以上重點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05.8億元,增長10.8%,比前三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批發業銷售額26796.2億元,比上年增長9.3%;零售業銷售額14315.7億元,增長7.7%;住宿業營業額241.5億元,增長7.1%;餐飲業營業額2084.7億元,增長9.9%。

  愈發堅實的微觀基礎,支撐起雄偉的“經濟大廈”。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2616億元,同比增長9.3%,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增長6.5%的目標。其中,稅收收入1976億元,增長9%。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遼寧省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增長動能加快集聚,品質效益明顯改善。”省政府參事喬軍説。

  持續發力 “三駕馬車”協同拉動

  元旦前後,省沈撫新區捷報頻傳。

  12月27日,華為人工智能産業基地在此落戶;

  1月4日,京東集團與其簽約,二者共同打造數字經濟産業園;

  1月18日,新區又與全國25家駐遼商會協會簽下30億元“合作大單”。

  何止省沈撫新區!2018年以來,遼寧省招商引資熱度不減,一個又一個大項目、好項目,跨過山海關,選擇遼寧省。據統計,去年遼寧省引資簽約項目達259個,涉及金額8588億元。

  引力的增強,來自於環境的改善。2018年,遼寧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覆蓋全省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開通8890政務便民服務平臺,省直部門行政職權精簡17.7%,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種類壓減1/3,一般性經營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5個工作日以內,“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在全省推開,376項證照實現即辦即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開展“辦事難”專項整治,清理證明事項530項,清理償還政府欠款194億元。為重大項目配備“項目管家”,企業需要時無處不在,不需要時無聲無息。

  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京沈高鐵瀋陽至承德段、新民至通遼高鐵開通運營。瀋陽華晨寶馬X3、大連英特爾二期、恒力煉化一體化、中石油遼陽石化改造、葫蘆島鋁業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産。華晨寶馬瀋陽新工廠、恒大文化旅遊城等項目開工建設。沙特阿美煉化一體化、華晨雷諾輕型商用車、徐大堡核電二期等項目簽約。大連紅沿河核電二期、鐵嶺燃料乙醇、撫順清原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進展順利。去年,全省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3.7%,其中,民間投資增長7.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增長25.6%;第二産業投資增長12.1%,製造業投資增長20.3%;10億元以上建設項目288個,完成投資額增長12.6%。

  進出口總額再創新高!

  隨著《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 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的意見》《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等文件的深入實施,創建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示範區的紮實推進,遼寧對外開放範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高。

  據海關統計,2018年,遼寧省進出口總額754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比前三季度提高2.8個百分點,高於全國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3214.9億元,增長5.7%,提高0.4個百分點;進口總額4331億元,增長16.8%,提高4.8個百分點。特別是一般貿易進出口4317億元,增長17.3%。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56.3%,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遼寧社科院産業經濟與WTO研究所所長張天維表示,一般貿易出口份額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遼寧省對外貿易結構有所優化,外貿企業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天貓平臺交易總額62.44億元,同比增長31%,位居東北首位、全國第13位。2018年的“雙11”,再次顯示出遼寧人的消費實力。

  一天折射全年。去年,遼寧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42.8億元,比上年增長6.7%。從城鄉看,城鎮零售額12376.4億元,增長6.4%;鄉村零售額1766.4億元,增長9.3%。

  “三駕馬車”協同拉動,遼寧經濟行穩致遠。

  轉型加速 新舊動能“騰籠換鳥”

  “以前大家總説,退休前能評上副研究員就知足,現在的新政策讓我們這些在一線育種的人看到了希望。”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的馬雲祥,在談起自己因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突出業績而被評為正高級農藝師的經歷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成為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試點單位以來,省農科院已先後有多位科研人員憑藉科技成果轉化突出業績晉陞正、副高級職稱。

  馬雲祥的心聲,代表著遼寧省很多科技工作者的感受。

  遼寧,是名副其實的科教大省,然而受體制機制的束縛和禁錮,創新能力卻與發達省份、高品質發展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2018年,遼寧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圍繞打通“點”、串成“鏈”、聚成“片”、擴大“面”,提升科技創新支撐力。打通“點”,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打通制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思想堵點、體制堵點和制度堵點。串成“鏈”,即堅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培育産業發展新動能。聚成“片”,即打造一批區域創新高地,形成示範和帶動效應。擴大“面”,即發展壯大各類創新主體,築牢創新發展根基。

  改革之火點燃創新引擎,第一動力引領振興發展。2018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5%;國家級高新區排名總體提升;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700家,提前一年完成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數量超過4600家,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高校、科研院所省內轉化科技成果近3800項,省內轉化率53.75%;技術市場成交額突破491億元,同比增長20%。

  科教的“百花園”,正在成為産業的“百果園”。去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8%,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8.2%,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4.7倍,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18%,城市軌道車輛産量增長14.1%,光纜産量增長12.5%。吃得多、産蛋少、飛得低的“笨鳥”逐漸淘汰出清,吃得少、産蛋多、飛得高的“俊鳥”正在展翅翱翔。

  民營經濟,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過去一年,遼寧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出臺《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全省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獎勵辦法》和《遼寧省“個轉企、小升規、規升巨”培育行動實施方案》等3個文件,政策含量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政策“禮包”,為企業創新創業注入了信心、激發了動力。數字表明,2018年,全省新登記企業16.8萬戶,增長5.7%。實現“個轉企”11850萬戶、“小升規”669戶。市場主體鋪天蓋地,“經濟花園”萬紫千紅。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政府過緊日子,百姓過好日子。去年,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23.6億元,增長9.1%。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57.7億元,增長8.7%;住房保障支出149.3億元,增長19.6%。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2元,比上年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增長6.6%……一個個看似枯燥的數字,落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是真實而又生動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遼寧經濟,“形”在呈穩、“勢”在向好。正如這個季節:天氣已然轉暖,春天即將到來。(記者 劉立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