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攝
趕大集對於我們頗有過年的儀式感,更梳理著我們的記憶。1月28日,臘月二十三,百年蒲河大集開集日,正逢小年。來過蒲河大集的人都知道沈北新區一直都保存著這樣正宗的年味兒。
每逢西曆尾數的2、5、8,便是蒲河大集開市的日子,這裡從最初作為騾馬交易市場到現今的大集,其地理優勢不言而喻。這些年,蒲河大集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不斷增多,現在已經成為東北數一數二的大集,且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因為是小年,1月28日來趕集的人格外多,還比以往多了不少喜氣。山味兒、野味兒、農家味兒隨處可見;笑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蒲河大集位於沈北新區輝山街道,以蒲河路和沈閆路的十字路口為中心,向四面擴展。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半徑1000米的範圍內,商販雲集,商品多得難以想像。溜達雞、黏豆包、野生胖頭魚、蘑菇、酸菜、笨雞蛋、煙葉、凍梨、血腸、繭蛹、幹蘿蔔絲……高高挂起的大紅燈籠和一副副寓意美好的對聯,也在提醒著人們快過年了。
來趕大集的人,肯定是要買鮮肉的,再稱上幾隻現烤的豬爪,這年貨就算辦了一大半了。豐滿清秀的蘆花雞,伸著脖子張望的大鵝、野生水庫魚……攤主們總會熱情招呼幾句,買不買都沒關係。
笨雞蛋,挂起來的一串串山貨、編織的籃子、曬成乾兒的野菜、花被面兒、黏豆包,和一桿高高的秤,這些原本零散的記憶在蒲河大集像説故事一樣真實上演。
自家腌制的醬缸鹹菜是吃過魚肉佳肴後仍惦記著的下飯菜,味道難以形容,但只要吃上就會知道。
紅底燙金的對聯寫滿了祝福和吉祥話,買幾斤花生毛克和糖,買一雙“踩小人”的新襪子,買一把新筷子,換上一套新床單,然後歡喜地等著新年的好運。
沒有人知道蒲河大集上到底有多少種商品,但可以確定的是,趕集的人們收穫了快樂,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記者 王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