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企業要進得來 留得下
外國企業家在沈定居、投資最需要什麼?瀋陽目前在對外開放工作中還有怎樣的不足亟待改進?日前,記者採訪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中國歐盟商會瀋陽分會主席孔海德。他們認為,年初以來,瀋陽在空氣污染治理、為外籍人士提供教育、醫療服務及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都比之前有所提升和改善。這三方面是外資企業最關注的。
更為安全的投資環境將讓歐洲企業更青睞瀋陽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説:“瀋陽最積極的變化是空氣品質的改善,這將提高瀋陽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同時,瀋陽的職業教育水準有所提高,歐洲企業對本地大學和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素質滿意度較高。”
中國歐盟商會瀋陽分會主席孔海德建議,希望讓更多的歐盟商會會員加入到與地方政府長效對話機制中來,政府可以提前告知外來投資企業的最新政策。同時,通過對話機制,政府也可以及時有效地得到外來企業的反饋和建議。這將為中歐商業界提供更為安全的投資環境,歐洲企業在選擇投資中國時也會更加青睞瀋陽。
目前,中國歐盟商會瀋陽分會已經有超過50家會員企業。為了進一步做好中歐之間的信息溝通,瀋陽市營商環境辦公室已與歐盟商會建立完善了長效對話機制。
瀋陽要改善市場準入重視成千上萬中小企業的力量
有著十多年在沈生活經驗的德國人孔海德,算是半個“中國通”。在採訪中,孔海德對“共和國工業長子”“共和國裝備部”等代表瀋陽榮耀的稱號,對東軟、新松、華晨等瀋陽明星企業,如數家珍。
“在一個地方住得久了,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對於如何支持瀋陽本地企業的發展,孔海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説關係經濟安全的大型企業是人體的主動脈,中小企業就是毛細血管。一個人若只有幾根主動脈是活不下去的,必須有很多毛細血管去連通各個器官,整個人體機能才能運行起來。”孔海德建議,瀋陽要重視起成千上萬中小企業的力量,包括瀋陽本土的中小企業要“站得住”“走出去”,對於從國外來的中小企業,則要“進得來”“留得下”。
孔海德説,無論是本地的還是外來的中小企業都會受到融資渠道、稅收經營成本限制等問題,如果瀋陽市政府能在解決這些問題上下功夫,並著力改善市場準入,這不僅會提升瀋陽在世界“朋友圈”的友好形象,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來自歐盟的中小企業來沈投資。
瀋陽應抓住機遇吸引更多清潔能源和環境技術投資
孔海德對於瀋陽的環境發展問題同樣在意。他談到,對於企業來説,良好的環境條件,比如説較高空氣品質和較低的能源價格是決定外企投資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許多外企在沈的能源花銷大幅增長,這使得瀋陽成為一個昂貴的投資目的地。但,瀋陽在工業和城市垃圾能源方面潛力巨大。
“瀋陽現在要抓住眼前的機遇。”孔海德建議,瀋陽要利用現有的能源和環境法規方面的改革來吸引更多有效能源和環境技術方面的投資。目前,來自中國其他地區的企業正受益於技術手段的升級,從利用傳統能源走向利用新能源,作為老工業基地的瀋陽要抓住這一輪機遇,想方設法擺脫重工業污染環境的魔咒,轉向利用高新技術清潔能源,迎來經濟和環境的高品質發展。(記者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