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連續13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開展“公益創投”等創新公益慈善形式,打通社會救助對象數據介面,37類數據信息共享,實施精準救助,兜牢民生底線。
初春的瀋陽乍暖還寒,這一天,65歲的低保戶寇大爺早早就來到離家不遠的和平區新華街道紅星社區,想在社區中醫館讓閆海慧大夫再給“瞧瞧”。
2018年4月起,和平區新華街道紅星社區來了一位醫學博士--遼寧中醫藥大學的閆大夫,他不僅學歷高,而且還是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閆大夫每週一到週五都到社區中醫館為社區居民免費“瞧病”。
名中醫咋跑到社區來坐堂呢?原來,這得益於和平區依託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共同發起的“生活困難老人慢病干預項目”。
作為瀋陽市民政局確立的瀋陽市首批公益創投項目之一,該項目對50名低保、病殘等生活困難的60歲以上患有慢病的患者進行中醫治療與康復救助。只要是符合條件的老人去看病,無論是掛號費,還是拔罐、針灸,都由救助金來承擔。“來過幾趟了,大夫瞧病瞧得好,我這領低保的老頭兒還沒花錢!”雖然不懂啥叫“公益創投”,但寇大爺覺得挺幸福。
瀋陽市民政局公益創投活動策劃人錫楊表示,希望經過2至3年的扶持,形成一批運作規範、公信力強、服務優質的社會組織,引導人們義行善舉,讓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到公益領域,形成濃厚的慈善氛圍,推動全市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據瀋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瀋陽已連續13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月655元,增長194%,農村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月450元,增長508%,城鄉差距大幅度縮小。
聚焦脫貧攻堅,實施精準救助,兜牢民生底線,瀋陽市已構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救助為配套、低收入群體救助為拓展、臨時應急救助為補充、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的“五位一體”社會救助體系。
圍繞精準兜底這一命題,瀋陽市運用市、區兩級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通過與公安、房産等11個政府部門、19家銀行的37類數據共享信息,開展低保等申請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並率先開展工會救助困難職工家庭核對,促進精準認定和動態管理,做到社會救助精準化,使社會救助政策發揮最佳效益。 (記者 韓冰)
讀報幫助
所謂“公益創投”,就是把經濟領域中的“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的理念延伸到公益領域。經濟領域中的“風險投資”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公益領域追求的是社會效益。目前,瀋陽市公益創投項目領域涉及為老服務、助殘服務、青少年服務、救孤濟困服務、社區服務、精準扶貧等,其中,貧困空巢老人免費午餐、流動兒童防侵犯安全護航等項目獲得廣泛讚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記者 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