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遷,一些傳統文化漸漸受到冷落甚至淡出人們的視野,國人最看重的春節習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常聽人吐槽:從前過年有意思,家中的大人早早就開始備年貨、備酒席,小孩兒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放鞭炮。現在過年和平常休假沒有太大差別,真是有點平淡了。
“年味淡了”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對年俗文化的疏離。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民俗專家的呼籲和政府的倡導,人們重新對傳統年俗文化重視起來,傳承文化意識在不斷提高。
以遼寧省為例,今年春節,各地傳統民俗的戲份兒明顯更足了,搭戲臺、扭秧歌、寫對聯、剪窗花、趕大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也紛紛走進大眾視野,民俗文化特色遊有聲有色、形式新穎、內涵豐富。這些都為現代人的春節注入了傳統文化的儀式感,賦予了新的神韻。
民俗專家馮驥才説:“假日和節日不同,假日是一種公民的福利,沒有文化內涵,隨便怎麼過都行,但節日是有意義的,是有文化內涵的。”由此可見,年俗重新受到追捧的背後,是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和認同,是繼承傳統、發揚光大的精神追求。
新時代,新氣象!隨著傳統年俗文化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年味何愁不濃!(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