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至12日,瀋陽京劇院復排的歷史劇《烏紗記》在盛京大劇院開演,兩場演出,場場爆滿。而讓主辦方想不到的是,觀眾以80後、90後為主。
3月13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京劇,瀋陽京劇院副院長王志鵬帶領主演團隊,在1905文創園的10’十分鐘文化藝術空間舉辦《烏紗記》京劇工作坊,與年輕觀眾見面,進行京劇講解,現場更有00後小票友一展唱腔。
敘事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這次復排的歷史劇《烏紗記》被稱為“青春版《烏紗記》”,因為全部由瀋陽京劇院的80、90後的青年演員擔綱主演,而且全新的舞美包裝、大量風趣的現代語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清新靈動的敘事方式更使人耳目一新。
工作坊現場,王志鵬首先向觀眾講述了《烏紗記》背後的含義:“《烏紗記》最初從閩劇《貶官記》移植而來,但我們並沒有簡單地處理這個故事,而是賦予它更多的現代氣息。我們從邊一笑(劇中人物)被貶入手,表現其‘升亦笑、貶亦笑,正氣凜然扳不倒’的處世哲學;另一方面表現了崔雲龍(劇中人物)反躬自問、虛懷若谷的氣度,兩個主人公截然不同的處事態度碰撞出同具美感的人格魅力。如果您看慣了‘才子佳人卿卿我我’的傳統戲,《烏紗記》的故事和虛實結合的敘事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帶給京劇“小白”的驚喜
為了讓現場的觀眾更加了解京劇的魅力,主演團隊每個人都進行了京劇的才藝展示,並進行了京劇知識的講解。
“今天我才知道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真正的含義。對於京劇,作為一個90後,我僅僅了解的就是生旦淨末丑和‘黑臉的張飛叫喳喳’,直到這次與京劇演員的交流,我才體會到什麼叫國粹。”——90後觀眾張芳菲
“有人説,中國美,美在煙波飄渺的江南,美在雄渾壯闊的河山,美在源遠流長的歷史,美在京劇藝人的眉眼與指尖。我爺爺是個戲癡,他每天最愛看戲曲頻道,時不時還跟著唱幾段,在爺爺的影響下,我也偶爾聽戲,但是今天才知道什麼是京劇‘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今天才真正愛上京劇。”——80後觀眾雷慧湘
用行動傳承京劇文化
在互動環節中,一位00後小票友自告奮勇現場表演了一段京劇,由瀋陽京劇院的各位老師進行指導。
王志鵬還邀請現場觀眾體驗了京劇中花臉粗獷笑聲的發聲技巧,學習了刀馬旦上馬的動作技巧和要領,為觀眾示範了舞臺道具馬鞭的用法。
10’十分鐘文化藝術空間的負責人李毛説:“京劇作為國粹,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文化根基。其實純粹的京劇知識就已經內涵相當豐富,比如説行當、行頭、臉譜、劇目等,涵蓋廣闊。今天的活動我們側重講一些劇目背後的歷史故事,包括人物性格、行頭扮相等,先講戲,再教票友唱段。我們希望通過行動,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京劇。”(記者 楊博/文 李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