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小時,大約兩場電影的時間。同樣是4個小時,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投資10億元的大項目,走完了總公司及兩家子公司註冊登記的全流程,並拿到了營業執照和公安刻章,只待開工建設。
3月21日,恒大新能源科技(遼寧)有限公司企業經辦人燕先生親歷了全過程。當他從外地趕到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時,已是11時10分,臨近午休時間。
不過,他並不需要擔心。通過預約服務,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已各就各位,立即開始了緊張有序的審批服務。而在此之前,政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通過與企業建立的微信群,把全部的辦事須知及所需要件清晰列出,並提前完成了登記材料的審核。
下午3時,該公司及兩家子公司共三家公司的註冊登記全套流程完成。拿到營業執照和公安刻章的燕先生,不禁豎起大拇指,為開發區的辦事效率及營商環境點讚。
這是一家註冊資本10億元的新能源企業,其所經營的産品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導産品的各類蓄能産品,在新能源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早一刻完成審批,就意味著項目能早一點開工建設,早一點投入市場,對企業來説,時間是最寶貴的。”燕先生表示。
記者了解到,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服務機制,推出重點大項目預約制;對重點項目進行全程跟蹤、提供“管家式”服務,採用“延時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確保重大項目快速落地。(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