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清早,來自瀋陽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的150名健身愛好者,從五里河公園的月亮廣場出發,一路騎行至鳥島。76歲的楊德民説:“渾河從城市中心穿行而過,對於這條母親河,相信每一代瀋陽人都有不同的情懷。我小時候就在河邊玩,如今我每天沿著渾河岸邊騎行,甚至從這裡騎向全國。”
渾河岸邊 充滿活力的健身路
初春的清早,涼風習習,碧水藍天間,自行車愛好者們頭戴安全帽、身穿紅色騎行服,從五里河公園月亮廣場出發,一路騎行至鳥島,在渾河岸邊勾勒出早春沈城一道靈動的風景線。
瀋陽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成立近20年,在籍會員近2000人,能夠每天堅持騎行運動的愛好者達500人。協會秘書長魏振鋒是一位資深騎行者,他告訴記者:“協會分為31支小分隊,按照大家所在區域分為和平、沈河、皇姑、鐵西等多支小分隊,也有愛好者們是以同學、同事、朋友等形式組隊的。其中有一支小分隊取名‘365’,顧名思義,其隊員是全年每天都堅持騎行。”協會騎行者的年齡大多在50歲至70歲之間,只有幾支以競賽為主的小分隊年齡段偏低,當然也有超過70歲的愛好者。每天清早,大家匯聚在這裡,在自行車道上享受著騎行的速度與暢爽。魏振鋒告訴記者,節假日裏,很多“上班族”和青少年也會加入到自行車運動的行列中,“這是一條充滿活力的健身路,在這裡,能夠看到瀋陽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騎行至各地,將“大美渾河”傳遞向全國
“渾河岸邊的健身路,這是造福瀋陽市民的健康之路!可以説,沒有這條渾河岸邊的健身路,瀋陽也不會有如此多的自行車愛好者。”76歲的楊德民豎起大拇指。
楊德民身邊的馬雲潔、趙清峰幾位騎友也對渾河岸邊健身路情有獨鍾:“自行車道的路線設計順暢,路面平整,道邊的植被綠化令我們好似騎行進入自然氧吧。夏天,這裡還有專人負責為路面噴水,這對自行車的保養和我們的騎行狀態都大有益處。在如此美不勝收的景色中,我們每位騎行者都是幸福的!”
新芽吐綠,繁花待放,碧波盪漾,剛剛進入初春,沈城的騎行者們早已按捺不住活躍的運動心,“4月6日,我們就要再出發了!”堅持騎行16年的楊德民每年會遠行多次,“喀什、漠河、三亞等地,我們都是騎過去的,每年我們騎自行車遠行至少四次。今年4月6日我們計劃前往山西、陜西和四川,有句話叫‘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今年,我們要騎行挑戰蜀道。”
在渾河岸邊,楊德民每天堅持100公里的騎行運動,從渾河岸邊,他騎出瀋陽,騎向全國。“我們的遠行,每天有8至10個小時的騎行時間,經常住在鄉鎮、縣城裏,吃遍各地美味佳肴。每一次遠行,我們同樣要告訴所有人:我們這群騎行者,來自瀋陽!”
愛健康、愛運動、愛家鄉
瀋陽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的“領頭人”,是72歲的會長韓雪娟。韓雪娟原本是專業自行車教練,退休後在朋友的鼓動下,她又重新幹起了老本行。韓雪娟真心享受在渾河岸邊陪伴、指導大家騎行的成就感,她總是説,依傍風景秀美的渾河,空氣清新、沿途風景養眼,這麼優美的騎行環境在全國都很少見!在韓雪娟心中,“騎行安全”最重要,她每年定期為協會每支小分隊的安全員授課,通過安全員將騎行手勢、規範動作、注意事項傳遞給每位自行車愛好者。
當天的活動起點在月亮廣場,馬雲潔望向“大鑽石”對記者説:“你看,這顆‘大鑽石’是不是與我們的頭盔也很相似?從這裡出發,‘大鑽石’帶給我們‘健康向前衝’的激情,沿著渾河岸邊一路騎行,這真不是單純的‘開心’可以形容的心情!有時候,我帶著煩心事兒來到這裡,望著碧波粼粼的河水,與騎友們並肩行進,幾十公里下來,我的心情平靜了,對生活也充滿了信心。”(記者 丁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