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這被業界解讀為,政策決策層已經注意到樓市小陽春現象,對房價上漲苗頭髮出的警惕性信號,不排除後續調控政策加碼。
先來看一些數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2019年3月份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有65個城市房地産價格環比上漲,價格指數同比升10.6%,連漲42個月,環比上漲0.6%,連漲47個月;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2019年一季度樓市總結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上漲約三成。
筆者以為,樓市小陽春形成的背後動力是房價回升的市場預期。去年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並未提到有關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有關內容,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産方面的表述也相對溫和,“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沒有強調“房住不炒”。加之去年年底以來,多地在“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原則下,對樓市調控政策作了微調,使市場預期有所調整。雖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全國兩會第四次部長通道上表示,2019年將繼續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體做到“五個堅持”,其中第一個堅持就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但市場對此的認知和理解已經由最初的新鮮、忌憚轉為熟悉、放鬆。
尤其是,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地效應,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基調,以及2019年宏觀經濟開門紅的形勢,使得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實際增長6.8%,完勝GDP增速,不僅穩定增加居民收入,也穩定市場對經濟向好的預期,成為支持居民購房的一個合理因素。
再者,今年以來A股市場牛冠全球,而股市與樓市歷來有聯動效應,賣房投股與獲利了結購房相輔相成,這也推動形成部分購房剛需與改善性需求。
當然,儘管樓市小陽春的形成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價格指數出現兩位數上漲,仍然不得不警惕。住房關係民生,更關係宏觀經濟穩定,因此,針對市場預期波動,也應當實施逆週期調節,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責任落到實處,防止樓市波動。(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