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幹塢子項工程施工現場。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大連市貫徹落實“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戰略,以PPP模式建設和運營的重大工程項目。4月23日,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PPP)項目專家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在大連國際金融中心舉行,特聘22名業界專家為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建設標準高的“海上天路”。此次聘任的22名專家,既有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交通運輸部、中交集團等重要機構、重點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都是工程相關領域的學術權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研究能力。聘任儀式後,專家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
專家組組長、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結合專家組工作,談了三點意見:努力實現海底隧道建設目標,高起點策劃、高標準定位、高品質控制,力爭把項目建設成一個平安、優質、綠色的工程;大力提升項目建設水準,加強項目關鍵技術研究,強化項目信息化管理,確保工程進度、品質、安全受控;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採取集體會議與個別諮詢相結合的方式,提前調研分析,有針對性地將技術難點及時提供給專家。
目前,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正在進行主線北岸基礎挖泥施工。該工程的幹塢子項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中,目前已完成帷幕灌漿、臨時圍堰、輔建區建設等施工內容。光明路延伸工程已完成包含環評、穩評、項目選址意見和工可批復等內容的項目立項審批階段手續和初步設計審查工作,正在進行規劃、工程、施工審批階段的手續辦理、第一批施工圖設計和徵地拆遷工作。
據了解,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是我國北方海域的第一條大型沉管隧道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幹塢子項工程是臨時工程,雖然只是臨時工程,但是其意義重大。如果把1節長180米、重6萬噸的沉管比作船舶,幹塢預製場就是“造船廠”,只有高標準完成幹塢預製場的施工,才能保證沉管的出品品質。大連灣海底隧道北起梭魚灣20號路,向南穿過梭魚灣25號路進入大連灣,以沉管的形式下穿大連灣並在南岸沿港隆西路東行至人民路西側接地,再與地面道路銜接至人民路終點。光明路延伸工程為南北走向,起點與海底隧道工程相連,終點為201國道,全長約6.9公里。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雙向6車道。海底隧道北岸順接光明路,車流由南向北可通過梭魚灣20號路匝道、東方路立交、中華路立交、振連路立交、201國道立交,向各個方向集散。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的實施,將為大連市新增一條穿越大連灣車輛交通屏障——全長12.1公里的南北城市快速通道, 有效破解大連“C”字形空間結構形成的南北交通瓶頸,並優化、提升甘井子區東部地區的路網結構和道路通行能力。(記者 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