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近年來,大連市持續加大農村土地、經營、産權制度等三項重大改革力度,並在全省率先頒發土地確權證書,率先推廣農業共營制發展模式,率先啟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為大連市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事關農村長遠發展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連市的確權頒證工作,並在全省率先頒發證書、率先匯交數據、率先提交報告,無論是工作進度還是完成品質均走在全省前列。2016年,大連市在瓦房店市頒發了全省第一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017年開始,全市陸續開展頒證工作,先後制定印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管理辦法》等指導文件,自主研發了打證系統、頒證系統、品質管控系統等一系列配套信息系統。到目前為止,全市完成承包地確權面積443萬畝,頒發證書59萬本,實現應頒盡頒,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全市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為確保權屬信息準確、測繪數據完整、匯交成果規範,大連市創造性地將農業農村部61項規則,細化為213項細則。大連市的創新做法獲得農業農村部領導及相關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先後4次在全國確權登記培訓班上作經驗交流。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産經營面臨的“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土地家庭分散經營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大量青壯農村勞動力轉入城鎮就業,農村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為有效破解農村經營體制矛盾,大連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創建“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大連農業共營制模式,即以農戶為主體自願自主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以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推進農業專業化生産,以強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推進農業專業化服務,確保實現經營主體“共建共營”、經營收益“共營共享”、經營目標“共營多贏”。到目前為止,全市有8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領辦、創辦了80家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農戶達8000多戶,入股土地面積達4.6萬多畝。
30多年來,由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缺失,在融入市場經濟正常開展經營活動等方面存在不小障礙。隨著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近日,大連市在全省率先為新成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頒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賦予甘井子區棉花島村、普蘭店區戰家村等35家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首次擁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證”,可以以“特別法人”身份名正言順地進入市場,獲得應有的市場主體地位,開展集體經營管理活動。據介紹,在去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基礎上,今年,大連市全面啟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預計年底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將覆蓋600多個村,到2020年將達到1000多個村。(記者 李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