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陶瓷是低端産品、是貼牌磚。”法庫陶瓷産業發展初期,曾經有這樣刺耳的聲音在業內傳播。扣在法庫陶瓷上的這頂“品質差”的帽子,一度嚴重挫傷了産區企業的生産積極性,阻礙了法庫陶瓷産業發展的步伐。
一家企業負責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各項指標幾近相同的産品,我們的售價只能是高端品牌的零頭。當時,咱‘法庫陶瓷’的牌子不亮,價格高了就賣不動呀!”
然而,短短數年,情況就發生了逆轉。
在法庫縣“品牌化”戰略的驅動下,法庫陶瓷産業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目前,法庫已擁有78項相關技術發明專利,創建國家、省市、環渤海地區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名牌産品40余個;陶瓷産品合格率在國家産品品質抽檢中連續多年達到100%;陶瓷産品出口到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國家電視臺、日本新幹線、上海中心大廈、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法庫陶瓷在國內外著名建築廣泛應用。隨著市場的延展,“好陶瓷 法庫造”在採購商和消費者中迅速傳播。
今年,全球廚衛時尚的風向標——美國科勒公司敏銳地捕捉到了法庫陶瓷産業發展帶來的機遇,並於4月在法庫建廠。
科勒公司董事會主席荷拔科勒對法庫這樣評價:“法庫陶瓷産業發展活力四射,我們十分看好法庫的發展前景。科勒公司在這裡設廠,其用意是與法庫不斷深化合作,在這片陶瓷沃土生産出更多優質産品,取得更加豐碩的合作成果。”
高端企業集聚,最新産品和技術不斷涌現,産業鏈條“加粗變長”,作為遼寧省陶瓷産區的法庫已經成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的陶瓷産業生産基地。“法庫造”也迅速完成了角色轉換,不但成為高品質陶瓷産品的符號,其本身也被陶瓷行業視為一個最具價值的品牌。
靠什麼突破産業發展困局——一個角色轉換的“品牌化”戰略
2002年,法庫縣委縣政府作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全力發展陶瓷産業”的戰略決策。憑藉豐富的瓷土資源,法庫陶瓷産業規模迅速擴大。截至目前,法庫陶瓷産業園區入駐企業已達305家,初步形成了以建築陶瓷為主,藝術陶瓷為輔,擁有十二大品類,千余個品牌以及完整産業鏈條的現代化陶瓷産業集群。
然而,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重要戰略機遇期,規模迅速擴大的法庫陶瓷産業發展越來越面臨著許多困難。産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早期“貼牌”生産讓一些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抵禦風險能力差,“規模大、效益低”的粗放型發展讓法庫陶瓷很難適應市場需求……
如何增強法庫陶瓷的市場競爭力,特別在市場低迷、企業運營成本增加等客觀因素影響下,依然立於不敗之地?法庫的決策者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樣的思考。
共識在思考中形成:陶瓷産業是法庫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陶瓷産業的困境,表面看是“産能過剩”與“需求不足”,實質是沒有把握與處理好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必須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為儘快拿出轉型方案,法庫縣主要領導多次率隊到先進地區調研,學習先進經驗。聘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及有關專家,分析全國陶瓷主産區發展態勢、區位市場潛力以及未來行業走向,堅持全域規劃、全産業鏈規劃。
讓方案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法庫也廣泛徵求了企業意見。浩松陶瓷董事長林茂説:“對於企業來説,應擺脫急功近利的‘快錢’思維,把目光放長遠一些,沉下心來搞創新和研發,用今天的投入為明天的産出鋪路搭橋,用創新力量和工匠精神鍛造過得硬、立得住的品牌。”
“沒有品牌就沒有法庫陶瓷的明天。”遼寧法庫陶瓷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法庫通過轉換發展思路、強化技術創新、品牌行銷和政策驅動,樹立品牌企業,加速推動陶瓷産業由傳統的規模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
充分調查研究後,一個足以讓法庫陶瓷産業蛻變的改革共識在全縣上下形成:堅定不移地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以品質、創新、環保、政策支持等重點環節為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改革進步、自主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品質發展,並借助陶瓷産業的引領作用,促進縣域發展和鄉村振興。
拿什麼搶佔市場競爭制高點——一個極速超越的創新引擎
沒有落後的産業,只有落後的技術。只有咬定創新不放鬆,搶佔市場競爭制高點,才是企業發展的突圍之路,才是打造品牌的崛起之路。
法庫人深諳此理。他們更深信:品牌是品質、服務與信譽的重要象徵,是法庫陶瓷參與激烈市場競爭的核心資源,而創新是樹立品牌的根基,掌握核心技術才有話語權和主動權。只有發動創新引擎,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才能不斷地提升、超越。
在“品牌化”戰略驅動下,法庫縣主動淘汰落後産能、緊抓盤活存量資源、減少無效的、重復的和低端産品供給,實現綠色化、高端化發展。2018年,法庫引進美國科勒衛浴等7個億元以上項目,淘汰15條落後生産線,陶瓷企業“煤改氣”全面完成。經測算,園區4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及200余家配套企業在生産環節實現清潔能源全覆蓋後,園區年均減少原煤使用量150萬噸,減少顆粒物産生量150噸、二氧化硫産生量7400噸、氮氧化合物産生量3600噸。酚水、煤焦油等高危污染物實現零排放。
“刮骨療傷”式的整改,向外界傳遞了法庫堅定推進高品質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作為法庫陶瓷的代表,五洲震耀兩年累計投入2億元進行技術改造升級,而這項投入已獲回報,今年公司新研發的陶瓷中板俏銷市場。浩松陶瓷的新訂單也來了,公司生産的大板系列産品更是引領國內外市場潮流。
為增強法庫陶瓷産品的創新及研發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法庫積極引進遼寧法庫新材料技術創新聯盟、中國瓷谷新材料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的同時,還相應出臺了激勵政策。其中,重點支持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並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當年以提升産品品質及産品附加值為目的實施的500萬元(含)以上的技改項目,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專利獎的企業,最高一次性獎勵20萬元。
為提升産業水準,引領産業創新發展,法庫鼓勵企業採取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匯聚人才智力資源。
支持企業擴大國外市場,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法庫通過迪拜海外倉等項目的建設,幫扶企業走出國門,組建法庫陶瓷出口集團,鼓勵産區企業抱團出海。
創新資源持續匯聚,創新能力水準大幅提升,陶瓷産業隨之加速升級。2018年,法庫陶瓷企業研發創新類單品突破100個,瓷質通體倣古磚等産品處於國內領先水準;完成20余條生産線技術改造,新增高端産能1.26億平方米;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
變法庫製造為法庫創造,變法庫速度為法庫品質,變法庫産品為法庫品牌。陣痛之後,越來越多的法庫陶瓷品牌讓業界刮目相看,法庫陶瓷産業已脫胎換骨。
用什麼蓄積長久發展新動能——一條著眼未來的産業之鏈
陶瓷産業的升級重塑,已讓“法庫造”作為高品質的象徵深入人心。即將召開的第十六屆瀋陽法庫國際陶瓷交易博覽會,國內外150余家企業、萬名專業採購商將雲集法庫,其中不乏東陶、美標、箭牌、科勒等國際大品牌,使法庫成為陶瓷企業競相展示的窗口和互利共贏的重要舞臺。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法庫陶瓷的實力、潛力和活力,展現了創新發展的廣闊前景。
儘管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法庫人並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他們知道,依靠“品牌戰略”振興縣域經濟、打造“好陶瓷 法庫造”這張名片剛剛破題,法庫陶瓷産業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瞄準當前的産業發展狀況和對未來産業發展的預期,如何實現陶瓷産業的再升級?法庫縣的思路是:圍繞陶瓷産業加粗變長産業鏈條,蓄積産業動能,拓展發展空間,形成新的增長點。讓創新動力生生不息,讓創新生態更加完善,讓“法庫造”成為口碑響亮的價值品牌。
不謀一時一域,而謀全局長遠。基於這樣的考量,法庫縣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決策:全面落實全省“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一帶五基地”和瀋陽市建設“四個中心”建設的部署,著眼于瀋陽市、全省乃至東北的大格局,佈局全縣“一區三園九大産業”的發展格局。其中,陶瓷産業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發展重點拓展為新型建材、保溫材料、家居裝配、現代物流四大産業。陶瓷及相關上下游産業將在法庫實現全球採購、一站式採購。
這張目標為“産業集群化、企業集聚化、産品高端化、人才國際化、政策體系化、體制靈活化、機制市場化”的發展藍圖,可以説是法庫陶瓷“品牌化”戰略的升級版。
根據新的産業框架,法庫迅速完善招商政策體系,制定了《項目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意見》《加快“飛地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和《加快“飛地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京津冀、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區舉辦有針對性的招商活動。同時,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全面落實項目包保、現場辦公和項目管家制度;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為項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四維辦理”,開展“四時服務”,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5天以內。
超前的規劃、精準的招商、便捷的服務,加之“法庫造”這張亮閃閃的招牌,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目光,廣東、河北、山東等眾多大陶瓷産區的産業鏈龍頭企業到法庫投資興業。目前,一批億元項目、有引領意義的項目落地並開工建設。截至目前,今年法庫陶瓷産業園區累計實現開復工項目13個、簽約項目5個、在談儲備項目56個。其中,投資10億元的科勒衛浴項目已開工生産,未來將打造成東北最大的衛浴生産基地。
這僅是陶瓷産業裂變式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陶瓷及上下游産業的拉動下,遼寧法庫經濟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全線回暖:今年上半年,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0%,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9.26%,線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4%。
幹在實處永無止境,勇立潮頭方顯擔當。18年産業實踐的不懈努力和執著探索,讓一個個閃耀創新光芒的“法庫造”品牌,樹起了法庫陶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航標。(記者 張艾陽 陶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