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綠色賬戶”App即將在全市推廣

2019-07-10 13:45:40  |  來源:瀋陽晚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垃圾分類正在成為熱門話題。目前,上海針對個人混合投放垃圾,已實行最高200元的罰款。不過在瀋陽,不僅暫不對錯投垃圾實行處罰,如果市民按照分類投入正確垃圾還會得積分,憑積分可以兌換獎品、現金。這意味著,只要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並堅持下去,就能從垃圾分類中“淘金”“賺錢”。7月9日,瀋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專家,圍繞瀋陽垃圾分類的過去、現狀及未來予以講解。記者獲悉,一款“瀋陽綠色賬戶”App即將普及,市民通過手機操作就可以成為“垃圾分類達人”。

  演示:打開App 掃碼投放垃圾賺積分

  金碩朋是一家再生資源企業駐方迪社區的區域經理。昨日上午,在社區轄區內一棟居民樓前,他手把手教居民使用“綠色賬戶卡”。居民白先生拎著兩個垃圾袋準備投進桶內,他用“綠色賬戶卡”掃描第一個垃圾桶,然後投入一個垃圾袋;隨後,又對著第二個垃圾桶進行掃描,投入另一個垃圾袋。很快,他通過“瀋陽綠色賬戶”App查詢到,個人“綠色賬戶卡”新增了305分。在金碩朋的指引下,白先生又來到小區內的“綠色超市”,擺放整齊的貨架上陳列著各種商品,從油鹽醬醋到肥皂、衛生紙等日常用品一應俱全。白先生動動手指,用300積分兌換了一瓶飲料。

  福利:不用花錢也能“買”到生活用品

  如今,方迪社區600多戶居民,每個月都會持“綠色賬戶卡”,通過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説起垃圾分類,65歲的退休教師魯女士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垃圾分類保護環境自不必説,對老百姓來説還能得到一定的回報。現在,買生活用品不再去超市,也不用花錢了,足不出社區,只需通過積分就可以實現。垃圾分類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據瀋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生活垃圾分類行業指導處處長田春彥介紹,“綠色賬戶”是鼓勵瀋陽百姓參與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重要舉措之一,即將在全市普遍推廣。居民們每天早上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提前在家中分好,然後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中,根據垃圾品種、重量等就能獲得相應積分。累計到一定數額後,便可以兌換獎品甚至現金。

  數據:分類5天可換肥皂 15天換醬油

  “眼下,我們平均每個月都要組織一次大型活動,廣大居民可用積分兌換現金!”金碩朋告訴記者,通過換算,積分達到100分可以兌換1元,據他所知,一位居民最多一次兌換了1000多元!

  在他看來,每戶按要求做好5天垃圾分類,就可換得一塊肥皂;15天可換得一瓶醬油。“綠色賬戶卡”讓人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的動力更足了。72歲的關大娘告訴記者,現在她的卡裏已有800積分,利用積分兌換的牙膏、肥皂等物品基本能滿足生活需求,無需再另外採購。如今,她在自己做好垃圾分類的同時,動員75歲的老伴一起嚴格執行。如果發現老伴投錯了垃圾,她會耐心講解,遇到不清楚的情況,他們會找“專家”解惑。

  目標:明年底前建設84個示範片區

  田春彥説,瀋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以社區為片區,涵蓋區域內生活小區、沿街商鋪、公共機構、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等。2020年底前,將建設84個示範片區(22萬戶)、753個達標片區(198萬戶)。引入具有數據可追溯能力的末端再生資源企業,社區、物業負責協助企業入小區、入戶、入沿街商鋪開展宣傳和分類投放。每個片區至少配置1處環保屋,每300戶配置1名督導員。

  她還透露,根據不同的居民小區,會具體確定定時定點投放的分類投放點設置、投放時間安排及分類投放規範。鼓勵物業企業、居委會及志願者、再生資源企業,做好居民定時定點投放的宣傳引導及日常監管工作。環衛作業單位開展“上門收集”工作,沿街商鋪要配合環衛作業單位,嚴格按照定時定點分類要求交投各類垃圾。在瀋陽市133個街道、837個社區,設置837座環保屋、3587個可回收物回收箱、2834個有害垃圾收集箱、753個有害垃圾桶。公共機構、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按要求設置生活垃圾分類設施。

  方向: 從源頭分類 實現垃圾減量化

  有人提出疑惑,環衛車每次都是將回收箱的垃圾一併收走,如果垃圾混著收,分類投放還有啥意義?

  對此,田春彥進行了解惑:可回收的塑膠瓶、報紙、廢鐵,一般或被居民賣了,或被拾荒者撿走了。她説,未來發展的方向,是讓居民將垃圾自行處理,這也是很多國家所提倡的垃圾減量化,又稱“垃圾轉移”,即轉移需要進入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的垃圾量。在很多垃圾處理方面較先進的國家,居民多扔一袋垃圾,就要多付垃圾費。因此,從源頭對垃圾分類,科學處理可回收垃圾,對於居民來説益處多多。

  那麼,“有害垃圾”應如何處理?田春彥表示,電池、過期藥品等有害物畢竟是少數,目前全市各區的環衛部門均已設置若干處“有害垃圾投放處”,會定期由環保部門派專車運送至專業填埋場科學化處置。

  體驗: 快捷“下單” 回收垃圾上門收

  為了更直觀體驗垃圾分類,記者也下載了“瀋陽綠色賬戶”App。據悉,不少小區建立了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實現“兩網融合”。所謂“兩網”,即生活垃圾分類清運網和再生資源回收清運網。

  居民可在規定時間內,把可回收垃圾帶到交投站,稱重後以現金形式結算,同時獲得相應積分。當然,還可通過電話或網上“下單”,請專人上門回收結算。

  據金碩朋介紹,實施垃圾分類半年多以來,方迪社區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習慣悄然改變。預計到今年年底,在600多戶居民嘗試刷卡投放垃圾的基礎上,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數量有望翻倍。“從我們這一代,到下一代,讓環境慢慢變好。”(記者 唐葵陽 文並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