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2019年乃至未來數年內中國保險業的一個重要命題。保險行業“唯保單數量、保費規模是圖”的增長模式已難以持續,如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生性增長轉化,成為擺在各保險公司管理層面前的重要問題。
贏科技者贏未來。當以AI技術為代表的智慧化浪潮席捲全球時,深諳市場競爭法則的中國平安,早已意識到“轉型是傳統金融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唯一選擇”,並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其“急先鋒”的魄力。
近日,中國平安旗下平安産險總經理助理兼首席科技官(CTO)顧青山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在集團已定調的“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模式下,平安産險也正走在科技驅動下的“數據産險”變革路上,為此不惜將每年10%的利潤投入到科技研發上。
産險業轉型“急先鋒”
當一個保險市場的發展日趨成熟時,粗放式的價格比拼勢必然會被高技術的服務競爭所更替。處在科技轉型風口上的産險公司感受尤為深刻。
正是在這樣一個行業大背景下,以平安産險為代表的國內産險巨頭,近年來主攻數據化戰略,運用科技力量進行基因突變,用技術驅動業務流程改進、創造新産品、提供極致客戶體驗,不惜斥鉅資、增人力、添裝備,以此打造核心競爭力。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是數據産險的核心驅動力,將有力地驅動平安産險加速向‘線上化、數據化、生態化’戰略轉型。”在顧青山看來,數據化已經是所有企業的共識,從平安産險的角度來看,數據化轉型主要基於四個層次:一是要有數據奠定的基礎,二是要用分析驅動經營,三是科技充分融合到場景中去,四是經營上要聚焦“以客戶為中心”。
2016年,平安産險開始自建科技中心,除了研發人力的投入以外,大數據平臺、大數據專家以及AI專家這些領域的人力投入均是平安産險人才建設的重點。平安産險還專門設立了大數據團隊和AI團隊。
過去10年間,中國平安已累計投入500多億元用於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平安産險每年也把利潤中的10%用於科技研發。顧青山説,僅在車險業務的科技領域,平安産險就累計申請了200多項專利。
平安産險的科技研發精細到何種程度?顧青山舉例説:“我們內部有一個技術叫‘FACE KYD’。通過大量數據應用,並建模分析,研究出面部表情與駕駛行為、駕駛風險之間的關係。雖然研究結果暫時還不能産生業務價值,但這是一項有益的嘗試,我們最近將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製作成一款H5小應用,用有趣的互動方式提示大家保持好心情,鼓勵大家文明駕駛。”
科技成果已轉變為效益
這些創新技術的落地應用,只是平安産險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平安産險已經把科技成果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效益。具體的效益主要體現在“兩升一降一強”上,即提升經營效率和客戶體驗度,降低成本,強化風控。
在移動互聯網極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於産險承保和理賠的需求日趨提高。對此,近年來平安産險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優化服務,從萬元案件3天賠付到最快49.8秒賠付,“快易免”“極速”“極爽”“極暖”“閃賠”等極簡服務不斷迭代升級,解決的都是久久困擾車主的痛點。
在利好消費者的同時,平安産險自身也是受益者。基於大數據和AI技術的全環節應用,不僅僅提升了效率,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一方面,平安産險率先研發了反欺詐風控體系,極大提高了欺詐案件及犯罪團夥的精準識別度,擠壓了部分本不該賠的賠付成本;另一方面,智慧交互機器人的使用,在業務量大幅增長的同時,重復性工作的人力成本得到控制。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車險費改趨勢下,降本增效和極致的客戶體驗無疑是未來保險公司競爭的主要砝碼。
構建一站式生態圈
平安産險的科技戰略絕不會止步於此。
2019年,是平安産險戰略轉型的關鍵之年。在今年平安産險的全國工作會議上,公司管理層明確提出“科技賦能,數據産險再出發”這個主題,並從“數據經營、科技賦能、生態共建、轉型項目”四大方面部署了重點工作。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新科技的應用和結合,再造管理和客戶經營流程,實現産險管理和客戶經營的全線上化,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在管理數據化轉型方面,平安産險將通過數據集中與全線上管理流程再造,實現各項經營工作預測、決策、管理和評價的管理閉環。在客戶數據化轉型方面,將通過客戶全線上化經營,實現客戶全生命週期的精準定價、精準行銷、精準服務和精準理賠,在降低公司與客戶的溝通成本的同時,幫助客戶選擇適合自己的産品,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生態共建方面,目前平安産險主要聚焦于“打造一站式車主生態圈”,豐富場景,提升黏性,形成“渠道—産品—服務”的閉環,包括以客戶的服務和體驗為導向,全面貫通打造車主全生命週期,強調利用科技賦能做到一站式服務。
據記者了解,平安産險今年將建立四大領域數十個項目,通過總分聯動,共同推動各項目組重點落地,並且通過變革定性考核,匹配機制保障,確保數據化經營轉型的完成。
先知、先決、先行,平安産險的科技標簽正在變得越來越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