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農民職業化需“育”“引”並重

2019-07-16 15:08:22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近日,筆者下鄉採訪,接觸到一些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和農業公司經營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新型農民”。

  所謂“新型農民”,其最大特點就是全身心投入農業,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通過適度規模化經營創造高效益,把農民變成一種體面的職業。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隨著農業農村、戶籍制度等方面改革的加速推進,勞動力城鄉大流動的壁壘正在逐漸消失。於是,活躍于田間地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的現實,讓“誰來種地”成為“時代之問”。對此,發展一大批懂農業、懂技術、懂市場的職業農民,是破解問題的關鍵之道。

  加快農民職業化,首先在“育”。就是要通過培訓農民、富裕農民、提高農民,讓真心務農、安心在農村的各類群體成為高素質農業從業者。經過連續多年的努力,我省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已達數萬人,但對比農業農村發展需要,仍存在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大培養力度,把勞動者素質優化到與現代農業相匹配的水準。

  其次在“引”。要拿出招商引資的政策與熱情,鼓勵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和務工人員等返鄉創業;積極引進農業領域相關人才,提供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可以在農村廣闊天地中施展拳腳。變人才從農村向城市的“單行道”為城鄉“雙向通行”,讓更多“城歸族”到農村投資興業,帶動鄉村人氣興旺。

  育得出、引得來,還要留得下。農業比較效益是農民長期穩定從事農業的基礎,是解決農業農村後繼乏人問題的突破口。要通過惠農政策和強化支持保護,讓務農有前景、有奔頭,做到以情留人、以事業留人。同時,還應提高農村公共投入,加快制定更多更好的支持職業農民政策,解除新型農業從業者對於醫療、教育、養老方面的後顧之憂。

  當然,形成農民職業化的“加速度”並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多方助力、夯基築臺,才會讓人才的“下鄉”之路越走越寬。(記者 孔愛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