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軍進行曲》隨著電影《風雲兒女》上映首次與觀眾見面,是在1935年5月24日。
歌的詞曲作者是田漢和聶耳,他們非常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命運。
從相關資料上看,自“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們不僅每天通過媒體了解與掌握東北局勢及東北義勇軍的抗戰情況,而且又是組織義演,又是採訪前方歸來的將士,還冒著生命危險參加了到熱河抗戰前線的慰問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表達了愛國之心,也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1932年至1933年,是日寇不斷“西進”,並不斷逼近關內的關鍵時期,遼西(包括新民、遼中)因此成為東北民眾抗戰的焦點地區。海內外新聞媒體對此報道是鋪天蓋地、如雪片一般。
高鵬振當時活躍于新民、錦州等地,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位東北義勇軍代表人物,也是各種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特別是1933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新中華》雜誌連續三期刊載了王立川撰寫的長篇紀實通訊《血戰歸來》。該文真實地記錄了高鵬振這支義勇軍隊伍的成長歷程與輝煌戰績,不僅讓這支隊伍名揚海內外,也深深地鼓舞著全國人民的鬥志。這支隊伍有一首軍歌,叫《救國軍誓詞》。1931年9月27日,他在新民的沙嶺崗子成立東北第一支民眾抗日義勇軍——“鎮北軍”。10月10日,高鵬振在沙嶺崗子召開軍事會議,改鎮北軍為“東北國民抗日救國軍”,並宣佈誓詞:“起來!起來!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著我們的頭顱何用?拿起刀槍,攜手並肩,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向前衝。前進啊!前進!前進!豁出命來向前衝!”
據原國防大學教授、軍事專家陳堅介紹:“曾經有這樣一個説法:當年,田漢看了張永興(即王立川,王立川為張永興的化名)的《血戰歸來》這篇文章後……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場提筆寫下了那段著名的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以高鵬振為代表的瀋陽義勇軍英勇不屈的精神是這首歌的創作源泉之一。(伏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