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一動力正澎湃——看大連如何運用科技創新為高品質發展賦能
“全球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饋源索驅動系統由大連重工研製。 達 宣 攝
瓦軸集團自主研製出為世界最大噸位取料機配套的超大軸承。 鞠家田 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大連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完善創新體系,持續增加研發投入,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科技創新為大連高品質發展和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了強大新動能。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51.84億元,同比增長65.5%;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9%。
體制改革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前不久,大連市科學技術局在網站上公示了“2019年大連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2019年大連市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科技研發計劃和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的擬立項名單,212個項目獲准立項後,將獲得政府科研經費上的大力支持。
這是大連市繼2018年對232個市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科技研發計劃和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後,連續第二年對重點科技項目進行扶持。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推動大連市自主創新水準不斷提高,成為大連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強有力支撐。
科技體制改革是創新發展的推動力。近年來,大連深入推進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後出臺了《大連市促進科技仲介服務發展條例》(國內首部促進科技仲介服務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創新政策。2017年9月,大連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發佈實施《關於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的意見》《大連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大連市重點産業領域科技創新指南》《大連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出臺大連市科技創新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70余項實施細則,形成全方位的科技政策體系。
“大連科技政策體系的構建,具有鮮明的市場導向性。”大連市科技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大連市科技政策既有實施科技創新券制度、支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等對中小企業普惠性支持,又有對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單打一錘”,其中進入“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最高可獲補助1000萬元。只要在符合大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重點産業領域發展需要和具有重大前瞻性、戰略性的課題研究項目框架下,企業和高校院所的科技創新內容、路徑等完全由自己決定,通過專家評定、社會公示後,即可獲取相應支持。此舉激發了企業和高校院所積極性,為科技創新配製“金鑰匙”。
按照發展規劃,大連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3.2%,技術交易額達到240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建成東北科技創新中心,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到2030年,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實現,基本建成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到2050年,各類創新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打造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和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創新高地的重要支點。
企業和高校院所形成“創新雁陣”
成立僅3年,大連芯冠科技有限公司便讓業界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他們生産的首批650伏硅基氮化鎵功率器件在國內率先通過可靠性測試並投放市場。權威專家認為,這將使我國在硅基氮化鎵功率器件領域的産業化技術水準躍至國際領先。
芯冠科技是大連眾多創新主體的一個新成員。近年來,大連市進一步強化市場在創新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配置資金鏈,突出企業、高校院所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創新企業培育工程,強化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支撐,實現産學研協同高效創新,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創新雁陣”。
實施科技企業培育工程。大連市大力實施小微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梯次培育計劃,積極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備案工作,上半年第一批受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479家,比去年同期增長1倍,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量達到1120家。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20家,各類科技企業達到2.7萬家。
強化高校院所創新能力培育。組織實施重點學科(重大課題研究)等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託重點學科開展重大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課題研究。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獲中科院批准建設,國撥16億元先導專項經費啟動,為爭取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落戶大連打下良好基礎。
加強企業高校創新載體建設。建成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927家,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工程實驗室1家,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20家,企業技術中心16家。全市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單位71家,可共享的大型科研儀器1200台(套)。
産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大船集團自主開發的“風帆技術”在超大型油船上成功示範應用,填補了國際空白;大連重工自主研製的“華龍一號”核環吊屬國內首創;世界先進的大型自由電子鐳射科學研究裝置——“大連光源”建成運行;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國家示範工程投入建設;一重加氫、大連機車、瓦軸集團等企業在核電裝備、高鐵軸承等工程建設中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為大連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打造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強磁場”
本月初舉辦的第20屆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吸引來自美國、日本、英國等28個國家的656名海外學子。在參加現場路演的228個項目中,近1/3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準。海創周舉辦期間,共簽約項目23個,合同意向金額達15億元,達成初步用人意向851人次。
利用海創周國家級人才引智平臺,集聚人才和項目,是大連實行開放式創新的一個縮影。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大連市努力打造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的“強磁場”。
面向全球引進高端創新資源,德國蒂森克虜伯發動機系統技術中心、日本JMS大連 CDDS技術中心、IBM中國區最大創新工作室等重點項目先後入駐高新區,金普新區英特爾非易失性記憶體、輝瑞制藥二期等項目加速推進。
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利用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中國國際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産品交易會三大國家級品牌活動,廣泛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項目以及前沿技術在大連匯集。與國際頂級孵化器深入合作,提高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建設6個海外創新中心和面向東北亞的國際雙創園,目前大連市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到19家,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15個國家開展合作研究40余項。
全面深化國內各領域科技合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全面科技合作戰略協議》,大力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創新平臺落戶大連;與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舉辦“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及高峰論壇;中科院瀋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大連中心正式建立;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大連分中心落地運營;6家單位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建立在大連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庫、專家(團隊)庫和企業需求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建立大連技術專利公開交易市場及日常交易機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國內外創新資源的加速集聚,進一步釋放出新動能,推動大連高品質建設“兩先區”,推動大連勇當遼寧新一輪全面振興的領頭羊。(記者 楊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