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一級作曲、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金鐘獎合唱比賽評委劉曉耕教授受邀來沈,並在瀋陽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講座,吸引了大批瀋陽合唱團團員、教師以及合唱愛好者參加。
活動中,劉曉耕分享了他幾十年間關於民族合唱作品創作的經驗、方法與思考,同時,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在現場示範演唱了劉曉耕的經典作品《一窩雀》《舂米歌》。
在路上
創作之根在崇山峻嶺和田間地頭
劉曉耕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挖掘、研究與創作。他的作品元素極其豐富絢麗,既充滿民族魅力的野性張力又有令人不斷回味和探尋的高級感。
劉曉耕以“探尋民族母語的合唱發展之路”為研究課題,本次講座他結合自己創作、改編的《舂米歌》《水母雞》《薩》《撒裏啰》《紋身》等多首不同民族風格的合唱作品,以一邊聆聽一邊講解的方式,介紹了其創作的理念和基本創作手法,並重點強調了創作過程中在民族音樂裏“提煉母語”的重要性。
劉曉耕説,隨著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正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有些珍貴的品種處於迅速消亡的邊緣。怎樣確定自己的創作方向,守住傳統之根,發展民族音樂?劉曉耕説:“當我走遍雲南的山山水水,採集到那些來自民間傳唱的歌曲時,我驚喜地發現,我的創作之根就在崇山峻嶺、田間地頭,在山、水、天、地、人之間。而我要把這些古老的歌謠寫成合唱,讓它繼續傳承下去。”
走出去
必須要拿出文化原創作品
劉曉耕的經典作品《一窩雀》《舂米歌》,是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在各種國際大賽上的保留曲目。其實,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和劉曉耕非常有淵源。2016年7月,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在俄羅斯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上的表演曲目,就選擇了《水母雞》。而演唱劉曉耕的《舂米歌》《一窩雀》兩首作品,更是讓他們斬獲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合唱節童聲組最高級別獎項A級,以及2019年意大利第三屆和平之聲國際合唱節童聲G1組金獎!
“只有技術過硬、表現過硬才能獲得評委的認可。孩子們唱著少數民族的歌曲,站在世界合唱舞臺的中心,拿到這麼好的成績,真的很了不起!”劉曉耕説,文化自信來源於文化的原創作品,中國文化走出去必須要拿出文化原創作品,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唱響民族作品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劉曉耕在瀋陽期間,對到場的許多合唱團孩子們的演唱細節,給予了悉心指導。他不斷強調:“在童聲合唱中,每一個設計都必須是和音樂有關係的,以展現不同段落的性格和形象,才會産生更好的效果。”孩子們和老師們聽完講座後豁然開朗:“我們更有信心了!以後我們一定會再創佳績!”
請進來
讓大家接觸最先進合唱理念
把國內知名音樂家劉曉耕“請進來”,並近距離聆聽他的“大師課”,對於瀋陽多支合唱團的孩子和老師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雖然孩子們個子小小的,但他們把頭抬得高高的,認真學習的模樣讓人動容。金雅琪説:“劉老師的大師課,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記筆記、錄視頻……不少瀋陽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師和合唱團指揮也坐在觀眾席。瀋陽市第134中學教育集團渾河灣分校音樂教師張瑞説:“劉曉耕老師的作品展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呈現出了一種只有雙腳深深紮根于自身文化泥土之中,才能迸發出的強大力量。這也給我們帶來啟示——在合唱道路上,無論是教學還是比賽,選取本民族的作品,不僅是對多元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是一種傳承。”瀋陽市和平區四經一校牽牛花合唱團指揮劉暢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劉老師的講座更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作品的引領作用,同時給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最先進合唱理念的機會,長見識了!開眼界了!”( 記者 王秒 攝影 王雁、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