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一直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關係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問題,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推動農村各項事業發展,使農村發生了滄桑巨變。70年來,遼寧積極落實中央各項農業發展支持政策措施,農業經濟發展取得良好成效,農業生産、農村發展逐步得到改善與提高,農民生活越來越好。
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增強,農業發展方式向現代化轉變。糧食問題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遼寧曾經是糧食短缺省份,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糧食生産工作,立足於通過本省增産解決糧食問題,通過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創新糧食生産經營模式,優化生産技術措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逐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使糧食生産發生歷史性變化,從“糧食短缺”到“自給自足”,再到如今的“自給有餘”,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2018年,在夏季遭遇高溫乾旱天氣的情況下,糧食産量達到438.4億斤,是1949年的5.4倍。遼寧省現有耕地7457萬畝,其中基本農田5528萬畝,均高於國家下達的保護目標數,與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共同構成生態保護屏障。
在探索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遼寧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重視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發揮農業生態功能,探索農業多種功能,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已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14個,創建國家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6個。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寧經歷了長時期的農業哺育工業階段,導致農業發展滯後甚至制約全省經濟發展。如今,遼寧重點圍繞農業開展“強基礎、轉方式、調結構”,把傳統農業向高效優質農業、特色農業、精準生態農業轉變,打造全國農業高效特色生態農業大省,形成眾多具有地理特點的農産品。遼寧堅持科技興農,積極開展科技進步活動,組織農民學科學、用科學,依靠科技開展農業生産,在全省構建了比較完整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通過實施“百萬農民上網工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以及開通金農熱線等數字技術創新,不斷催生新産業新業態,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農民收入顯著提高,消費結構悄然改變。農民收入主要由四項構成,包括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産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遼寧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從農民收入來源與構成特點入手,尋求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經濟發展迅速,農民工資性收入大幅增加,轉移性收入增長較快。隨著國家減免農業稅政策的出臺,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農民生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年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185.2元增加到2018年的14656元。經過70年的努力,遼寧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截至2018年底,遼寧省剩餘13.56萬貧困人口,147個貧困村、5個省級貧困縣待摘帽。2019年是遼寧省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遼寧積極推動貧困地區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讓全省農民共享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帶來的成果。
消費結構改變,消費水準提高。遼寧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1978年的173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55元。1980年之前,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吃、穿、住、用,前三項支出佔總支出的80%以上。近年來,遼寧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觀念與消費結構悄然改變,發展型與享受型消費支出大幅度增長。調查資料顯示,2018年,遼寧農村居民人均教育支出1045元,醫療服務支出1016元,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568元,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11元,教育和醫療支出遠遠超過吃穿消費。
農民文化生活從單一到多元。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在物質生活改善之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遼寧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文化建設,組織開展自上而下的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以現有文化場所和設施為陣地,以各鄉鎮文藝骨幹為核心,以村級文化中心戶為主體,以縣級專業文藝人員為保障,建成三級文化網絡,開展了有地方特色、鄉村特色和群眾特色的各種貼近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極大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深受群眾歡迎。新中國70年,遼寧省農民休閒文化大致經歷以下幾個發展階段:1949年至1980年,文化生活較為單一;1981年至1999年,文化生活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農民休閒消費水準提高;2000年至今,農民生活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遞進,休閒方式多元化,農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及精神需求。遼寧省農村文化廣場活動覆蓋面廣、帶動性強、持續時間長、活動頻率高,農民受益範圍廣,悄然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此外,增加有線廣播電視、新型農民學校、農家書屋、閱報欄和科技文化中心戶等,開展“三下鄉”、送電影下鄉、廣場文藝匯演、文化大篷車下鄉等活動,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條件。
生活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面整治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遼寧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工作重點,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潔”行動。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科學制定農村改廁方案,全面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準,認真開展村莊清潔整潔和美化綠化專項行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生活污水處理率較大幅度提高。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由2004年的34.9%提高到2017年的77.8%,自來水普及率由32.1%提高到72.1%,農村供水狀況不斷改善。通過集中整治行動,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公路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運輸途徑,不僅關係到農民群眾的生産生活,而且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重工業大省的遼寧,政策重點偏向工業和城市,農村公路建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經過多年建設,2009年實現全省村村通油路。時至今日,全省納入路網的農村公路里程已達到10萬公里。
(文 范忠宏 作者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