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成就展開展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到場。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孟泰、雷鋒、羅陽、郭明義……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構成蔚為大觀的遼寧英模群像。記者 鄭新煜 攝
參展的各族群眾合影留念,共慶新中國七十華誕。記者 鄭新煜 攝
“雷鋒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記者 鄭新煜 攝
參展群眾在觀看“雷鋒日記”。記者 鄭新煜 攝
成就展上的介紹,讓觀眾感受崢嶸歲月,輝煌的歷程。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觀眾們紛紛被“科技遼寧”的魅力所吸引,圖為“蛟龍號”模型。記者 鄭新煜 攝
“中華龍鳥”化石引人矚目。記者 趙 靜 攝
海翼7000深海滑翔機。鄭新煜 攝
一張張圖片和文字,見證並記錄著遼寧“改革當先”的豪情。楊東 攝
首艘國産航母——“遼寧號”不僅是遼寧更是全國的驕傲。 趙靜 攝
金秋的北京,天空澄明,雲光粼粼。北京展覽館門前,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排起數百米的長隊,等待參觀“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成就展以編年體的形式,再現了1949年至2019年間共和國走過的光輝歷程。這其中,遼寧是當之無愧的“主演”之一。
展覽分為“序廳”“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5個部分。從“建設鞍鋼”到“設立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從“殲-8飛機首飛”到“首艘國産航母出塢下水”……光彩奪目的“遼寧元素”“遼寧身影”和振奮人心的“遼寧貢獻”遍佈各個展區,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見證著遼寧與共和國一同走過的光輝歲月,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拍照留念、熱情點讚。
“大器”遼寧 勇擔使命
“海翼”號深海滑翔機、“蛟龍”號模型……漫步在一個個展區,舉目可見熠熠生輝的“遼寧製造”。在新中國絢麗多姿的70年畫卷中,有著“共和國工業長子”“共和國裝備部”美譽的遼寧可謂濃墨重彩。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在國家産業佈局中佔有重要位置。“一五”時期,新中國156個重大項目中24個落在遼寧,這裡還誕生了1000多個新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為新中國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作出卓越貢獻、立下卓著功勳。
無論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在振興發展新時代,遼寧始終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在成就展精心挑選出的150個“新中國第一”中,一個個“大國重器”赫然在列,記錄下每一個關鍵節點:1952年5月,建設鞍鋼;1956年7月,中國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首飛成功;1969年7月,殲-8飛機首飛成功;2012年9月,第一艘航空母艦正式交付海軍;2017年4月,首艘國産航母出塢下水……
英模輩出 薪火相傳
踏著印有年份數字的地毯沿展覽長廊一路前行,以每10年為序設置的七面英雄模範人物墻,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孟泰、雷鋒、孫家棟、譚彥、羅陽、郭明義……一個個來自遼寧的英模名字位列其中,溫暖而耀眼。
點開英雄模範人物墻旁邊的觸摸屏,英模們的事跡令人震撼:“雷鋒,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助人無數”“孟泰,他為鞍鋼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迅速恢復生産建設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羅陽,他實現了國家戰略工程項目的重大突破和生産能力的新突破”……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在各個時期都涌現出大量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立得住的先進典型,其涉及領域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産生影響之大,在全國尚不多見。老典型與時俱進、歷久彌新,新典型生機勃發、層出不窮,共同構成了代代相繼、蔚為大觀的遼寧英模群像。
數字無言,勝於雄辯。截至目前,遼寧1431人當選全國勞動模範,數量居全國前列;15人當選全國道德模範,55人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51人當選省道德模範,130人獲省道德模範提名獎。
科技“尖兵” 國際領先
繼續沿著“時間隧道”前行,觀眾們被“科技遼寧”的魅力所吸引,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海鬥”號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和“海翼7000”深海滑翔機就是其中的“尖兵”,前者10905米的深潛紀錄曾入選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後者則是國際上唯一具備7000米級觀測能力的水下滑翔機。
其實,遼寧創新的“基因”已深植在這片土地上。成就展上,一份1994年核準的東北大學軟體中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副本,就是遼寧高新技術企業最早開始嶄露頭角的見證之一。
研製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為“蛟龍號”裝大腦;研製新一代高性能環氧涂層鋼筋,保障港珠澳大橋120年耐久性……70年來,遼寧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開發了一大批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産品,攻克了一大批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做優了工業機器人、核主泵、IC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鏈、創新鏈。
改革當先 敢闖敢試
照片是歷史,是見證,記錄著遼寧“改革當先”的豪情。成就展上,遼寧“敢闖敢試”的身影頻現。
20世紀50年代,國家鼓勵發展農業生産合作社,“遼寧省蓋平縣‘太陽升’集體農莊舉行建莊大會”的照片清晰印證。
20世紀80年代,推進國營企業工資改革大潮涌動。“遼寧省瀋陽小型鍋爐廠工人打破‘定薪制’,工人按工作量領取計件工資,功效提高30%”的照片格外顯眼,生動定格遼寧勇於向國企“大鍋飯”開刀的改革。
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推進下崗職工再就業,“遼寧省瀋陽市新樂街道辦事處設立經商一條街,幫助下崗女職工再就業”的照片,彰顯遼寧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努力。
進入新時代,國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遼寧蹄疾步穩。一張全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地圖顯示,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7年設立,總面積119.89平方公里,涵蓋瀋陽片區、大連片區、營口片區三個片區。兩年來,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推廣至全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名副其實。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忠旺集團生産車間考察”的照片激動人心。“重塑環境、重振雄風,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遼寧牢記囑託,砥礪奮進。
開放前沿 勇立潮頭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設立經濟特區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就展上的介紹,讓觀眾瞬間回到20世紀那段崢嶸歲月。
一張展示“建設中的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照片,彰顯出當時蒸蒸日上的“大連速度”。被譽為“神州第一開發區”的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東北地區走向世界的“海上門戶”。
另一張照片,“首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遼寧大連舉行”,則展示出遼寧不斷增強的影響力。自2007年9月在大連成功舉行後,夏季達沃斯論壇每隔一年回到大連,至今已舉辦7次。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發展成為中國展示綜合國力和城市形象、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名片。
成就展“數讀70年”互動區中,一組數據證明遼寧對外開放水準的不斷提高。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由1982年的38萬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49億美元,是1982年的1.3萬倍,年均增長30.1%。2018年末,遼寧對外貿易國家(地區)達216個。
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遼寧,正以嶄新的面貌重振雄風,奮力譜寫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輝煌篇章。(記者 楊東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