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並推出“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覽,讓觀眾了解太廟歷史及相關的故事。
此次瀋陽故宮太廟修繕的對外開放,意味著瀋陽故宮實現了100%全部對公眾和遊客開放。
瀋陽故宮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並向遊客正式開放。
修繕工程復原椽飛頭油飾彩畫等
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盛京太廟是清代首座皇家宗廟,初建於皇太極時期,地處盛京城東門外,主要供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以上四位先祖神位。清定都北京後,所有神位奉遷北京太廟。乾隆時期,清高宗弘歷按中原都城文化“左祖右社”禮制,將盛京太廟遷建於盛京皇宮大清門東側,由太廟門、正殿和東、西配殿等組成。1781年建成後,主要用來貯藏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五位皇帝及皇后的謚寶、謚冊,與北京太廟並存。
據介紹,瀋陽故宮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是國家文物局重點工程,於今年2月開工,工程主要解決墻體歪閃及裂縫、屋面滲漏、結構歪閃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問題。同時,還對椽頭彩畫進行了復原,圖案為瀝粉貼金萬字,也就是綠油漆底色、瀝粉貼金萬字圖案,又稱片金萬字,看起來輝煌醒目。據悉,椽頭彩畫為古建築出檐部位的飛檐椽、老檐椽之端面上所繪的紋樣和彩飾。彩畫不僅起到裝飾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保護木構件作用。
此次瀋陽故宮太廟修繕的完成並對外開放,意味著瀋陽故宮實現了100%對公眾和遊客開放。
修繕期間創新推出工地觀摩體驗活動
在故宮太廟建築群修繕期間,瀋陽故宮按照修繕工期進度,每到古建修繕重要工藝階段和時間節點,就組織招募一批公眾觀摩體驗者走進修繕工地進行現場觀摩和體驗活動。
在修繕工期的6個月中,共組織4批、80名觀摩體驗者分別觀摩和體驗了“披麻”“做口線”“挑脊”、刮血料膩子油飾、椽飛頭油飾彩畫、瓦面、墁地等古建築修繕工藝,受到公眾歡迎和好評。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表示,展示瀋陽故宮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的原工藝、原做法,使社會公眾深入了解、認識古建築修復的傳統工藝,不僅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古建築知識水準和民族自豪感,也有利於提高文物保護工程項目的品質水準。
推出“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
在瀋陽故宮太廟修繕工程竣工的同時,瀋陽故宮推出了“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覽,讓公眾通過展覽了解太廟歷史及相關故事。
據史料記載,盛京太廟建成後,乾隆皇帝第四次東巡,嘉慶、道光皇帝東巡時均到冊寶前行禮。該展覽依據太廟初建和遷建兩個時期的使用情況,在尊重史實基礎上,結合正殿和配殿的建築格局,在正殿做復原陳列,東、西配殿用來介紹太廟歷史和使用情況,採用復原、影像、展板等多種形式,向觀眾講述太廟歷史及相關故事,為人們了解皇家祭祀、太廟歷史的變遷、清代謚法制度以及研究清代典章制度提供重要場所。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十一”期間,瀋陽故宮博物館通過瀋陽故宮文創體驗館實現揭牌運營、瀋陽故宮墻體投影秀璀璨亮相、推出多項公益文化演出、親子社教活動等,讓更多人走近瀋陽故宮。“長假期間,我們的遊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增長,10月2日到5日,遊客量達到日最大承載量3.2萬人。”(朱柏玲 查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