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38件國家一級文物太難得

2019-10-11 15:17:55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又見大唐”開展4天觀眾近萬人,他們感嘆——一次看38件國家一級文物太難得

一次看38件國家一級文物太難得

虢國夫人遊春圖

一次看38件國家一級文物太難得

展覽現場

  “38件國家一級文物同時展出,‘又見大唐’太精彩了,這樣的觀展機會太難得了!”一位來自成都的王姓觀眾興奮地對記者如是説。

  連日來,到遼寧省博物館參觀“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的社會各界觀眾絡繹不絕,開幕4天參觀者近萬人。其中,還有乘坐高鐵、飛機來到瀋陽觀展的外地觀眾。這證明了這一世界範圍規模最大以唐代書畫呈現大唐風韻展覽的魅力。

  尋找“虢國夫人”

  一進遼博,觀眾就能看到一個以《虢國夫人遊春圖》為背景的巨大展板。瀋陽市南昌新世界學校學生劉小雅拉著媽媽徐千雅的手在此拍照留念,之後又去三樓“盛世畫卷”單元看《虢國夫人遊春圖》真跡。劉小雅和媽媽一邊仔細觀畫,一邊一起尋找“虢國夫人”,猜想畫中哪位是虢國夫人。劉小雅説:“我平常喜歡畫畫、舞蹈和鋼琴,能在自己少年時代有機會集中看到這麼多的國寶,真是太幸運了!這個展覽讓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將影響我的一生。”

  一位80歲的觀眾看完展覽後,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説:“我們國家太偉大了,我們有偉大的文化,我們有壯美的山河。”

  遼寧畫院院長、遼寧美術館館長冷旭説,“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是以書畫為主要形式再現大唐盛世,就繪畫層面而言,可謂嘆為觀止,展覽薈萃了這麼多國寶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對從事美術研究和創作者來説,真是一次難得且需要慢慢吸收、消化的藝術盛宴。

  國寶薈萃 機會難得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觀眾井然有序地站排觀展,在外企工作的郝曌對記者説,她喜歡唐三彩馬,精神抖擻,馬身施棗紅色釉,馬鬃及面部施白釉,鞍和馬韉施黃、綠色釉,顏色和諧。馬戴絡頭,攀胸以白色杏葉為飾,背部革帶有綠色杏葉垂飾,顯示出唐馬的豪華高貴。感謝此次展覽為觀眾展出百件珍寶!

  遼寧大學學生王瑞雅説,以前在央視節目“國家寶藏”裏看見《萬歲通天帖》,這次看到真面目,特別棒!“我國慶長假沒回河南老家,就是在瀋陽等著看這個展覽!從媒體報道中得知,為了這次文物展,遼博文物保護中心修復師20天內要修復20多件文物、製作40多件文物的展示固定裝置,感謝修復師的付出!”

  這次展覽現場還有古琴表演、文創産品展銷。王先生是特意從武漢到瀋陽觀看展覽的,他對記者説:“《簪花仕女圖》《蕭翼賺蘭亭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萬歲通天帖》《仲尼夢奠帖》等皆為中國書畫史上皇皇巨制,如此眾多國寶同時亮相,無疑是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這趟瀋陽行來得真值!”

  在展覽大廳,記者見到瀋陽書畫院院長于晨,她説:“這次展覽通過繪畫、書法、雕塑,包括一些陶俑作品,把我們帶回到那個大唐歷史情境中。大唐盛世是中華文明中一個鼎盛時期,也是我們民族最引以為傲的歷史時期。從展出的書畫文物中,我們能體會到大唐的社會生活、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精神面貌。歷經千年,大唐的文化已經成為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對我們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有鼓舞作用。”

  在《簪花仕女圖》展櫃前,記者見到了畫家楊柳。她説,從此幅國寶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女子的社會地位和活動空間有極大提高,著裝風氣也開先河。唐朝的世界性和包容性使唐代女子服飾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服飾和髮式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時代風氣。

  畫家朱國良説,他不僅觀看了展覽,還聆聽了兩場高端學術論壇,專家學者對大唐文化淵源和多姿多彩文明景象的解讀,激發、深化、啟迪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傳承。

  線條色彩呈現盛世風韻

  展覽啟幕首日,魯迅美術學院動畫學院教授滿懿就到遼博觀展。她坦言:“遼博此前展出《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萬歲通天帖》時,我看了三遍,每次都激動不已,這次觀看依然很激動,這些曠世文物看多少遍都不夠。當年在魯迅美術學院上學時,我臨摹過《簪花仕女圖》的印刷品,現在看到的是真跡!真跡中的線條、色彩反映出大唐盛世的繁榮富強。”

  除了書畫令人格外關注,展覽中,唐釉陶和唐泥塑也是看點。記者看到,在一個展櫃裏展出了4件文物,分別是朝陽、陜西、旅順、河南等博物館收藏的,有在洛陽和新疆出土的,還有在朝陽和西安出土的。不同地區出土的唐釉陶和唐泥塑反映出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生活狀態。比如朝陽市博物館收藏的“唐釉陶半翻髻仕女俑”是從朝陽纖維廠唐孫則墓中出土的,通體施淡綠色釉,頭梳單刀半翻高髻。據介紹,唐俑是按照生活中的真人塑造製作的,在很大程度上呈現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的“唐彩繪陶男裝女立俑”是在西安市東部郭家灘出土的,女子面龐圓潤,頭戴幞帽,身著圓領長袍,腰係革帶,腳穿靴子。據介紹,在唐朝幞帽、袍服、靴子均為男子服裝,婦女穿男裝是流行風尚,不僅穿漢式男裝,有時也著胡服男裝。

  滿懿説,唐代國風開放,人們審美追求新異。如此開放的審美和著裝觀念與唐代開放和交融的文化有著很大關係。從婦女穿著男裝看,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個性解放的社會。一個國家的進步從百姓的著裝上就可以體現出來。當下中國社會,百姓著裝豐富多彩,這是一個國家盛世開放的表徵。

  讓觀眾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

  遼寧畫院研究員徐萍説,“又見大唐”就是將傳世的中國古代書畫經典最直觀地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審美需求結合,在中華優秀傳統中汲取動力,凝心聚力,再創輝煌。 徐萍認為,此次展覽一個有別於以往古代書畫文物展的突出特點是:調動一切藝術手段,讓文物活起來,讓古代經典走進當代,融入人民群眾的情感中、生活中和今後的創造奮鬥中,讓盛世畫卷和浩蕩書風永久流傳。

  “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展陳設計雍容大氣,典雅美觀,盛世氣象感染著每個觀眾。更感人之處是,每件展品都如同久別的老友,在向你訴説著它的前世今生,傾吐著和你一眼千年的曠世情緣。徐萍説,在《昭陵六駿圖》展示中,將杜甫的咏馬詩章與章懷太子墓壁畫一併推出,讓紙本繪畫和壁畫與我們耳熟能詳的杜甫詩篇聯繫起來,展現出繽紛的盛世大唐。而一把九霄環珮古琴,幾近專業的翔實解讀,讓最具悠久歷史的民族樂器與當代人産生和鳴。在《萬歲通天帖》展板前,將歷代收藏印章準確考釋展列,起到了深入解讀經典,助推傳承文脈的作用。

  還有許多觀眾表示,“又見大唐”體現了遼博人敬業、專注、精誠的職業精神,讓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需要這種精神。他們要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記者 楊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