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修改廢止有悖于激勵創新的陳規舊章,砍掉有礙于釋放創新活力的繁文縟節,對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國傢具有重要意義。近3年多來,遼寧省選取1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試點單位,重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落實、落細和落地,取得了明顯成效。
破解科技政策“真空期” “制度差”
“十二五”以來,從中央到遼寧地方,一系列科技重點政策舉措出臺,但落實成效仍不夠顯著。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科技政策落實存在‘真空期’和‘制度差’,地方法規和政策需要由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具體操作辦法,還需調整或廢止原有規定。為此,我們面向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分門別類地查找癥結所在,確保讓廣大科研人員充分享受改革紅利。”遼寧省科技廳廳長王大南説。
2015年底起,遼寧省科技廳會同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農委、省地稅局,精心選擇省屬16家不同類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意見》等32條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落實試點。
據介紹,遼寧試點科技政策涉及擴大科研單位自主權、成果轉化獎勵、兼職及離崗創業等科技體制改革的各重點方向。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下放,有效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允許橫向課題按合同管理,購買儀器設備不再通過政府採購,提高了工作效率。
真正釋放科技政策紅利
確定16家試點單位後,遼寧省科技廳全面完善試點體制機制,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領域“放管服”改革。
遼寧省科技廳等部門出臺了10余項政策落實細則,《科技成果轉化成績特別優異的科技人員評定專業技術資格規定》在全國屬首創,為科研人員參評中高級職稱開闢了新通道。
試點過程中,科技政策主管部門由裁判員變為運動員,零距離解決試點單位政策落實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為了讓科研人員從報銷、申報等具體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出來,允許本單位財務、人事、科研管理等科研輔助人員兼職兼薪為科研團隊提供專業化服務等。“通過試點,科技管理的模式活了,科研人員的動力足了,學校服務遼寧振興發展的效率明顯提高了。”瀋陽化工大學科技處處長張建偉説。
針對試點過程中出現的20余項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遼寧省科技廳2018年8月出臺了《關於推廣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試點有關政策措施和瀋陽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科技創新典型經驗的通知》,對解決堵點問題提出了18條有效措施。
“真落實”顯著增強創新動能
遼寧試點3年多來,科研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製度激勵作用更加有效,極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遼寧科技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和省農科院將科技成果轉化凈收益的80%獎勵科研人員,大連工業大學提出成果轉化收益獎勵比例上不封頂。
“我們將橫向項目成果轉化凈收益的80%獎勵科研人員,同時最大限度簡化審批環節,基本解決了橫向項目經費負責人對經費使用的自主權、支配權問題。”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科技處處長屈力剛説,1年多來,學校橫向項目的數量,經費額度,同比提升20%。
政策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減輕包袱,創新動能顯著增強。如允許支出一定比例的勞務費,解決了參加科研課題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生活困難;雙肩挑幹部出國參加學術交流不再按公務員管理,為科研人員學習國外先進科技知識提供了便利條件。
2016年以來,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有116名教授博士與全省55家企事業單位開展科技合作,簽訂技術服務合同20余項。試點單位累計省內轉化科技成果766項、金額1.44億元,部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達75%以上。
王大南表示,下一步,還要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科技創新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為遼寧培育壯大新動能和東北振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