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戲曲進校園成果豐碩
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現場。
瀋陽市育鵬小學結合動漫學戲曲。
小學生演齣劇照。
如何吸引孩子學傳統戲曲?用新潮的動漫來演繹傳統戲曲,會産生什麼效果?
11月1日晚,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省文化資源建設服務中心)承辦的“梨花初綻”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在“文馨苑”小劇場開演。
這是三年來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成果的集中展示。
小學生演出的戲曲贏得掌聲
鼓點鏗鏘,皮黃悠揚,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在“文馨苑”小劇場開演。展演在名為“鼓韻琴音”的演奏中拉開序幕。嗓音清脆、扮相漂亮的小演員們唱念做打,有板有眼,贏得了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這些小演員演出的傳統戲曲選段,一招一式盡顯國韻風範,戲曲聯唱中的小演員們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展示了傳統戲曲演員的紮實功底。京劇聯唱《國粹好娃娃》不僅有嫻靜儒雅的小生、俊俏甜美的花旦,還有武藝精湛的武生,引得台下觀眾不斷的喝彩。
此次展演邀請了近年來在省內外乃至國內外多次獲獎的小戲骨,匯集了京劇、評劇、越劇、豫劇經典唱段,涉及傳統戲、新編戲、現代戲等題材,涵蓋了生、旦、凈、醜多種戲曲行當,可以説是一台綜合性戲曲大展演。
關於此次展演,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梁海燕説,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結合《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的具體要求,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面向全省遴選優秀少兒戲曲節目,組織開展本次“梨花初綻”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活動旨在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戲曲藝術,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廣大少年兒童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興趣與愛好,以此更加有效地促進傳統戲曲的保護、傳承和創新。
傳統戲曲結合動漫,吸引了孩子
如何能讓小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戲曲的熏陶,有效地促進傳統戲曲的保護、傳承和創新,一直是遼寧省曲藝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根據孩子的關注特點,遼寧省創新形式,把新潮的動漫與傳統戲曲結合起來,展開“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具體操作就是把戲劇的經典劇目做成動漫,然後到校園中傳播,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派齣戲曲指導教師,結合動漫作品在學校進行戲曲教學指導。此舉吸引了眾多的孩子由看京劇到喜歡京劇、學習京劇,最後走上舞臺演京劇。活動開展三年來,已製作戲曲動漫32部,完成近百場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參與師生近3萬人,培訓藝術老師200人。
“這個成果展演就是這次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衍生。通過這麼多年戲曲進校園、戲曲動漫進校園的實踐,讓孩子們帶著他們的學習成果登臺演出。”梁海燕説。
瀋陽鐵路第五小學“梨園小梅花”京劇社團學生劉姝涵在看完演出後告訴記者:“戲曲動漫進校園的老師到學校給我們上課,讓我對京劇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報名參加了學校的京劇社團,這次演出就是社團老師組織我們來看的,同學們演得太棒了,將來我也要站在這個舞臺上。”
記者了解到,當晚演出的網絡直播在線同步觀眾有22.3萬人次。
“看一段、唱一句、亮一相、學一招”
記者了解到,目前,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成果展演正在全省小學中按計劃進行,計劃演出50場。結合往年活動經驗,今年的活動以“看得懂、聽得清、學得會”三個原則開展,緊緊圍繞“看一段、唱一句、亮一相、學一招”的互動教學模式,以動漫和數字化的新形式來展現傳統戲曲,讓學生們在興趣中學習、了解戲曲的“唱念做打”,開展現場教唱、有獎競答、臉譜化粧、觀看表演等一系列寓教于樂的體驗活動。
瀋陽市大東區東新小學大隊輔導員楊金華在觀看演出後説:“這次晚會的節目非常精彩,孩子們一招一式都很專業。今年,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聯合大東區少工委在大東區各小學開展了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活動既豐富了校園業餘文化生活,又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
演出現場,來自瀋陽多所小學的校長、大隊輔導員以及音樂老師觀看了本次演出,瀋陽鐵路五校京劇社團的小朋友們在放學後也來到劇場學習。瀋陽市和平一校長白島一分校校長謝文軍觀看演出後表示:“這次演出非常精彩,前段時間遼寧省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來到我校,通過動漫傳播的看一段、唱一句、亮一相、學一招的互動教學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到戲曲藝術的魅力,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歡迎,看完今天的演出,更堅定了我將戲曲藝術引進校園的決心,下一步我將組建校園京劇社團,讓傳統戲曲在我們學校生根發芽。”(記者 楊競)